一六中文网 >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 > 130 估计比三发求贤令震撼!

130 估计比三发求贤令震撼!

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 !

    ()    或许是也察觉到察举制度的弊端,到了魏文帝曹丕时,陈群又创立九品中正制,由zhōng yāng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可是九品中正制实际是察举制的改良,其实就是将任命官员的权力收归zhōng yāng。不过这制度依然是要有地方官员举荐人才,根本存在的问题始终解决不了。尤其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十分强大,对zhōng yāng官员考核人才施加影响,到了后来更是干脆直接以门第出身来举荐官吏!

    这样到了察举制的后期,统治阶层几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状,不但堵塞了民间人材,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人事,影响皇帝的权力。

    而相比差距制度,科举制就明显要公平公正的多!通过地方乡试、州省会试、zhōng yāng殿试三级分试的方法,将任官权力彻底收归zhōng yāng,这样就很好的杜绝了地方势力做大了!

    这还? 是其中的一个优点,此后科举制推行不久,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zhèng fǔ选拔人才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

    公平的选举制度,对整个民族起到的稳定xìng和凝聚力,这就是文远看重科举制的原因,当然,如果物质上的条件达不到,文远想的再好科举制也不会提前四百年出现在汉末三国,这个读书对于绝多数人来都还是一件奢侈的事的时代!

    历史上科举制的出现,之所以没能在汉末魏晋时代出现,有其历史的客观原因。

    这个时代承载知识的主体还是竹简,木片,纸张虽然已经发明出来,但是质量与文远前世的纸张还差得很远,文化上的传递,只能靠用手在竹片、木片之上一笔一笔的刻录,竹片木片沉重,一片简牍只能写上十几二十个字,一本书下来,往往就要百十卷书简,数百斤重,阅读和携带尚且不便,更何况因为藏书的珍贵,藏书之人将这些书卷当做命根子一样,轻易不肯借与旁人。

    文化传播的条件落后,读书的代价高昂……这些原因自然无法让更多针对民间的选拔制度实行下去。可以说在当时这样一片贫瘠的土壤中,是无法结出科举这样需要很多养分的果实的!

    但是自从文远来了就不一样了,初平三年,文远刚刚在河北扎下根基的第三年,他就已经将优质的纸张和线装书搞了出来!

    除了廉价便携的纸张书卷,负责传授知识的学馆也不可或缺,早在兴平元年,文远就在冀州一百零几个县里兴建了上百座学馆。第一批就招收了有心向学的寒门学子三千多人,此后随着文远地盘的扩大,学馆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到如今七年时间下来,文远治下八州,前后修建或在建的学馆已经达到六百余座!招录的弟子已经达到三万余人!

    创造出这两项有利的条件,文远才有能力让科举制度提前四百年出现在这个时代!

    “七年了!学子们也该拉出来检验检验……”看着郑老爷子激动的样子,文远心里也是一阵莫名的激动,此外还带着一丝莫名的……戏谑!

    科举制,说来可算考试的祖宗了,流传下来已经到后世已经一千四百多年,知道文远生活的前世,已经是社会主义新时代,仍保留着科举制度的残余。

    文远就知道自己的前世就极度讨厌考试,每逢考试就各种手忙脚乱。如今翻身农奴做主人,让别人考试,这种超有成就感的过程岂是一个爽字所能形容的?

    而那些经过了七年寒窗苦读的学子相信也不会厌倦,相信这三万多学子中的许多人等的就是这一展才学的一天!

    郑公有些担心道:“是啊,……只是晋公,第一年就三轮连考,只怕是仓促了些。”

    文远沉吟一番,眯眼一笑道:“郑老爷子,今年虽说是科考的第一年,却只是对学馆里的学子稍稍仓促了些,不过不必担心,天下之大,又怎么会没有早已学成却无处报效的人才!”

    郑玄年老成jīng,闻言思索一阵顿时了然!不禁真心佩服文远打的如意算盘!

    要知道这可是一个不论出身门第、绝对公平、只要你能有才能就尽情展示的平台,可以想象它的诱惑力多么令人难以拒绝!如果文远这边开科取士的消息一传出,估计比起历史上曹cāo的三发求贤令效果来得还要震撼!到那个时候,相信全天下有真才实学却报效无门的人才都会蜂拥到文远在这边!郑玄甚至猜测这或许才是文远的真正目的所在!

    “好吧……”被郑玄这样看着,文远都感觉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诚然,文远确实有依靠科举打广告招揽人才的打算,所以推行科举制度的计划才会提前了一些,反正既然能两者兼顾,文远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饭还是要一步一步吃,路也是一步一步走的,文远也不敢步子迈大了扯着蛋……

    按照文远的打算,科举制度从创立到成熟至少要一两代人的时间!考虑到现在的实际情况,文远计划每一年七月在本郡举行一次乡试,从乡试抽选出的前三甲参加九月州府三年一次的会试!而在冬十一月,各州选出的会试前三甲在瘿陶崇文苑汇集,参加五年一度的最高等级殿试!

    这样以后三级考试分开,第二年郑玄的任务就不会像今年这么繁重了!

    为了鼓励民间百姓向学,对于每年乡试取得前三甲成绩的生员,郡府将会授予秀才的功名,拥有秀才功名的人可以免除租赋,并且见六百石以下的官员可以不拜,郡县的吏员若有缺额可以优先从这些人中补缺!

    而会试考中各科前三甲的学生就更了不得了,换在前世,这些可是各省的状元,州府会授予这些州府的顶尖人才举人的称号,免租免赋的殊遇之外,若是生活拮据,还能每月到官府定额领取一份足以养活自己的不菲津贴,以及见到千石以下的官员不拜!

    而且举人们不仅可以获得进入下一级殿试的资格,进入殿试就意味着可以一只脚已经踏入政界,即便是殿试考不出太好的名次,这些人也会量才委派到各个地方担任县长、县尉、县城之类的底层官员。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虽然文远已经很努力的普及文化,可是天下间的读书人比例还是太少了些,跟宋明时代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秀才、童生相比,基数还差的太远!即便是这些秀才、举人估计也是各州郡的顶尖人才!

    而能够经过殿试考验能够得到各科前三甲的,放在整个天下都是各门学问里的顶尖人才!这些脱颖而出的人受到的将绝对是国宝级的待遇,这些人先留在zhōng yāng担任郎官,如若地方或者朝廷上有缺,就会下放下去做个县长县令或者郡府郡丞或者负责治安的都尉官。从基层主官或者太守的副手坐起,经过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磨练,一步步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

    当然这里所说的,只是研习经学之人步入官场的方面,作为前世之人,文远当然知道其他学科的重要xìng,更清楚后世八股取士只重经学的危害,除了经学、文远还另开工农商兵四科,以此来促进科学技术、经济商业以及军事实力的良xìng发展!

    历史的发展证明经学是华夏民族能够一直延续下去的凝聚力,工农业以及其他方面的科学技术是民族发展的推动力,商业的作用更是无须赘述,强大的军事保障同样不可或缺。这几门学科文远不禁要经过正规的科举考核,文远还打算从今往后投入更大的扶持力度促进其发展,见中华民族这个有些封闭自守的耕读xìng格一点一点的转变过来……

    当然,这些还只是文远粗略的想法,还需要和郑玄等人好好商讨一番细节。

    站在如今的位置上,文远很清楚自己所要做的事情究竟有多艰难!俗话说,江山易改本xìng难移,一个人的xìng格都已经如此难以改变,更何况是一个民族呢?可是即便如此,文远也义无反顾的选择向前!

    “看我张文远用我一个人的力量改变这个世界吧……”每当畅想未来的时候,文远心中总能听到一个狂野的声音这样狂傲的呐喊。每当这个时候,文远就会十分满足,即便有时遇到什么棘手的事情,因为这份信念,也会很快恢复激情和神采!

    因为并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拥有文远今时今rì的地位的,即便是拥有如此高位,也未必有文远这样的眼光见识。这是穿越者的专利,所以文远也格外珍惜这样一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和郑玄商讨着关于科举制度的一些细节一两个时辰下来二人仍浑然不觉,直到华佗出现从后堂走出来文远还顺着话题起身迎向华佗道:“华院长,正聊着你医学院的事呢。今年开科也算上医学院一份,看能不能给你的医学院延揽一些专业技术人才……”

    “晋公,科考的先放在一边,此地不便,还请借一步说话,二夫人病情的事……有些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