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重返1977 !
洪家除了洪衍茹上班了,水晓影和洪镒也上学了。
应该说,做为人生历程里重要的初体验。
第一次上学,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件永生难忘的事情,都应该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可惜的是,尽管两个孩子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都是念半步桥小学。
却因为年龄上足足差了将近一岁。
结果导致这两个孩子的记忆和感受,完全成了悲喜两重天。
怎么呢?
敢情水晓影是1977年年底出生的。
按当时七岁入学的通例,她足足超龄了十个月呢。
而洪镒呢,却是1978年10月29日的生日。
距离正常入学年龄,还差着两个月呢。
说真的,还千万别小看这点年龄差距,里外里差远了。
因为孩子的时间和成人的时间完全是两个概念。
许多家长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会。
或许头几天他们还发愁孩子摆不稳积木呢。
但一个月俩月后,小孩儿已经懂得横平竖直的拿积木搭房子了。
兴许头几天他们的孩子还分不清颜色呢。
但俩礼拜后,小孩就已经自己懂得去追求颜色分门归类了。
而孩子时不时冒出惊人之语,更是会让天下的父母都惊喜的产生自己孩子是语言天才的错觉。
这些现象便足以说明,时间对孩子能力表现的重要。
更何况从生理特点上讲,女孩的心智本就发育比男孩较早。
从性格上看,水晓影外向,洪镒内向。
从身体上看,水晓影足吃足喝,运动充分。
洪镒不但挑食得很,往往吃了零食就不吃饭了。
而且就爱窝家里看小人书,摆弄老物件,不爱出门儿。
那么以他们姐弟俩而论,这种差距无疑就更加显著了,根本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啊
所以说假如这两个孩子要真是分两届入学倒好了,那么或许谁都会感到很轻松、很愉快的。
可偏偏当时入学条件教为宽松,这一年社会上又开始流行“孩子越早上学越占便宜”的理论。
而洪镒的爸爸洪衍争,既不听洪衍武的好言相劝,也不懂得吸取洪衍文身上早就发生过的教训。
(注:洪衍文按岁数应当是七零届,是“运动”中唯一分配工作留城的一届人,正因为早上学一年,才成了知青)
反倒听信了碌碌之口,硬是赶鸭子上架,把洪镒从幼儿园中班儿逼到了学校。
于是乎,天壤之别、事与愿违的情况也就难以避免的出现了。
对水晓影来说,她入学正当其实。
这天的记忆相当浪漫完美。
那一天清早起来,她是自己穿衣、洗漱、吃早点、收拾书包的。
从小把她看大的水婶只负责给她梳辫子。
而新书、新包、新铅笔盒,一切都是新的。
白衣、牛仔裙、白球鞋,衣服更是干净又漂亮。
去学校时,还是水清亲自领着她的手去送她的。
母女俩是带着极为愉快的心情,一同走在幽长的胡同里,走在斑斓的树荫下。
直至到了校园门口,水清的手才将水晓影松开。
这时,水晓影有点不舍了,背着书包一边走一边回头看水清。
而她美丽的妈妈就站在早晨柔和的阳光里凝视着她。
浑身就像散发着光芒一样,微笑着向她挥手,鼓励她自己走进去。
这时在蓝天白云下,一群鸽子盘旋着正好掠过……
虽然没有照相机可以把此情此景拍摄下来。
但这美好,很有意境的画面还是成了永恒的一瞬,永远的深深嵌在水晓影的脑海里。
以至于今后的日子里,她只要想起第一次上学的这天。
都回想到一个堪称神圣的一幕,想起母亲一个很清晰很美好的形象。
可是反过来,洪镒上学的第一天简直就算是一场闹剧了。
这孩子有点杵窝子,对学校怕得很。
所以从大清早起床就开始耍赖。
不起床,不穿衣服,不吃早点,不乐意上学。
他是被他爸教训过几脖儿拐,又在妈妈用“糖油饼”外加“糖耳朵”的诱惑下,才委委屈屈的勉强从命的。
而且出了门儿之后,因为耽误了时间,也只能是把吃食拿在手里,便吃边走。
这样不但不雅观,也显得埋汰,到了学校门口,这小子是满嘴满手都是油。
徐曼丽只能一边嘱咐儿子进学校要听老实话,别丢东西,一边给他擦手擦嘴。
可这时候,洪镒怕了,他没见过这么多孩子,死活不让妈走。
而且嚷嚷着要上厕所。
徐曼丽就说你在家不是尿过了吗?
他说尿过了还想尿。
于是徐曼丽就带着他进学校找厕所。
越找他越急,急得直跺脚,好像一泡尿立马就要装到裤子里了。
徐曼丽比他还急,好不容易找着了。
可因为需要他自己一人进去,他又说没尿了。
天知道他肚里那泡等不及的尿,这儿功夫都化到哪儿去了。
当妈的自然是又窝火又担心,只能带着洪镒硬着头皮去找顾凌烨托付。
临走的时候,她把儿子的裤子往上提了提,充满了担心。
不为别的,这孩子动手能力很差,都这么大了。
还不会系裤带,不会系鞋带。
还要穿松紧带的裤子,小孩子没有胯,裤子就老爱往下掉。
就怕他上课的时候想尿,又不敢言语的硬憋着,那可就……
徐曼丽的忧虑不是白担心。
这天洪镒果然在第三节课尿了裤子,是顾凌烨给他换下来清理的,还去家给取了裤子。
这也是一种上学。
但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显然都与美好不沾边了。
至于学业上的差距就更大了。
水晓影因为水清督促的原因,从五岁起就开始识数、认字、背诗了。
洪衍武和陈力泉还时不时教她咕噜几句英语。
那一年级的课程对她简直是小菜儿啊。
这丫头还真不愧姓水,完全秉承了水家女孩儿心灵手巧的优良传统。
功课门门优秀,是班里学习成绩最好的孩子,连小测验都不带错的。
可反观洪镒呢,认字就是简单的几十个,数数勉强从一到三十。
说实话,连笔还拿不利索呢,天天写作业慢得跟猫爬爬似的。
要说他跟洪钧也不愧是哥儿俩,也是在汉语拼音上直接就“触礁”了。
可区别又在于,当初洪钧纯是不用心学,脑子和理解能力不差,后来只要他用心就能学会。
但洪镒可不是不认真,他是心智压根混沌未开,学着实在太吃力啊。
在班里,他是个儿头最矮的一个,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嘛。
所以即使是他没偷懒,也难达到什么理想的学习效果,及时弥补上这种差距。
像9月8日,开学的第一个周末,徐曼丽终于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
那天她看见洪镒正在卖力地写作业,本来很欣慰。
可当她翻开第一页语文书,想考考洪镒的本事,指着那个大大的拼音字母Q让他读。
没想到他居然不认识。
跟着问他后面的o、e、i、u、v也都读不出。
于是徐曼丽当场就火了,一拍桌子。
“你上课都干吗去了?”
哪知洪镒却愣愣地看着她,好像也在问她呢,“是啊,我干吗去了?”
徐曼丽从儿子如听天书的迷糊里这才感到了事情不对头。
于是开始了全盘性的检查。
好嘛,而这一下更难过了。
因为他的儿子不但不认识字母,也不知道四声。
一个最简单的a的四声,让他开口,竟如哑巴一样,发出了含混不清的“啊……啊……啊……”
教了七八遍四声还是不会。
徐曼丽逐渐的耐心全无,一拍桌子吼了他。
“你又不是外国种,自己的话还不会说吗?”
洪镒委屈地哭了,他说“话我会说,可四声我不会。”
“不会说也得说,跟着我学!念错一次,我打一下手板儿。”
当妈的有自己的理,所以接下来便是洪镒带着哭腔的,战战兢兢的发声。
没有什么悬念,自然是错的多,对的少,“啪啪”的手巴掌声相间其中。
可一会儿不到,就连徐曼丽自己个也扛不住了。
“不成,打你,我手还疼呢。”
而这时候,洪镒智商不足的弱点,也就显露得更明白了。
他居然主动给递上了刑具。
“妈,您用尺子吧。”
不过错有错着,徐曼丽竟有点不落忍了。
只摇摇头,叹了口气。
但没想到啊,后面的事儿更让人恼火。
洪镒的这份孝心算是白饶,一顿更严重的惩罚终究没逃过。
“我说,你这个e的发音怎么老“饿、饿”的?”
“老师就是这么教的。”
“胡说,你们语文老师又不是陕西人,还能把‘我’说成‘饿’”。
“我们老师……嘿嘿,她是……是山西人。”
“山西人?”
“对啊。您老家也是山西人。我姥姥和姥爷都不会发e,他们管e就叫‘饿’。您也老叫‘饿’……”
“我,我……”
训斥的高潮终止是因为厨房里飘来一阵黑黑的呛人烟雾。
这直接引发了徐曼丽惊慌失措和恍然大悟。
“净他妈训你了,我火上的一锅肉可都糊啦!臭小子!待会咱再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