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 春秋我为王 > 第815章 功过任后人评说

第815章 功过任后人评说

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春秋我为王 !

    “吾等彻头彻尾地上当了!”

    在侯马盟会结束之后,魏侈万分沮丧地回到了魏氏的军营,因为白天赵军的异动,魏军也全部戒严,魏驹紧张兮兮,他多次见识多赵军的勇锐,万分不情愿与之开战。

    幸而最后魏侈再次选择妥协,一场火并才消失于无形。他这么做是理智的,在三家分地的过程中,韩氏与魏氏两弱联合的趋势被现实利益中断,韩虎为了获得虞、下阳和茅津,开始偏向能给他源源不断带来利益的赵无恤,与魏氏反而成了隐性的竞争对手。

    所幸赵无恤也没有做的太绝,他向魏氏透了底,声称新绛故绛的民众不会全部迁走,会留一部分给魏氏。于是继分地之议后,接下来几日,三卿的争议集中到瓜分公氏之民上面。

    公室领地原本极大,但随着六卿的不断分割,现如今只剩下新绛、故绛和曲沃的宗庙之田。新绛虽然是国都,但人口并未超过十万,加上畿内和故绛,公室领地的总人口二十万人,能组织起一万人的公室军队。只可惜这支军队在丹水、长平一战中几乎全部被赵魏韩俘虏,以至于新绛故绛街上少见丁壮。

    “曲沃那边,为公室宗庙之田耕种田亩的隶民两千户,全归魏氏所有。”

    “新绛及周边的三万户民众,赵魏韩均分,各领一万户。”

    “故绛约合八千户民众,则由赵氏迁往铜鞮,作为新都城的人口。”

    几日的讨价还价下来,魏氏得地而失民,但不算太亏,勉强能接受。他们明面上不敢与赵韩对立,只能暗地里去新绛动员大夫、国人投入魏氏庇护下,抵制迁徙,但魏氏两次反复名声已臭,能否让人相信还是未知数。

    韩氏则又得了一份意外之喜,韩虎决定自己的军队就到平阳和韩城驻扎不走了,明年开春就算强抢,也必须把该是自己的一万户弄到手!然后立刻将他们迁往河外之地,去充实那里,在宜阳为韩氏建立一个新主邑。

    赵无恤的心思更加深远些,在计划中,新绛之民一万户,他会让邮无正带去晋阳交给董安于,那边地广人稀,撂荒的田地急需人口开发。至于名义上要迁往铜鞮的一万户故绛人口,等这些人进了自己地盘,谁还管他们去哪?赵无恤会让这些人继续往东,过釜口关,抵达邺城,赵氏在河北新开辟的希望之地……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计然”百年之计“的一部分,当然,只能算是奠基,赵无恤估摸着等沟通晋鲁的运河修的差不多,就让计然回到中枢,开始为他经营广袤的疆域。

    但这份计划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光是赵氏一家,就要迁徙两万户,十万人口。新绛到晋阳要走半个月,故绛到铜鞮也要走十天,绛人不愿意离开祖宗之地怎么办?一路上的粮食如何解决?到了地方后要如何安置?这个工程量,可不是一般的浩大。

    不止赵无恤一人想到了这点,是夜,蔡史墨阴着脸来拜访赵无恤,要求去铜鞮宫陪同晋侯午之余,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慎言而笃行,君子矣;妄言佞语者,虽非匪类之,不中而不远矣。将军可知,你在侯马看似轻松的一句话,会害得多少国人妻离子散,多少人家破人亡?”

    ……

    这份指摘是很重的,面对蔡史墨的质问,赵无恤沉吟了,过了一会才点头道:”我也不做什么迁徙中无任何反抗,途中不会死一人的承诺,我只能保证,抵达目的地后,民众们会过上比如今更好的日子。“

    蔡史墨冷冷一笑:“将军的保证,国人们只有到了地方才知道是真是假,老朽只知道,没人肯无缘无故地离开故土,父母坟墓之所在,决不可轻弃……”

    赵无恤摇了摇头,“并非无缘无故,当年叔向与晏婴论晋之季世时就曾抨击过,百姓苦于劳役赋税疲病,但公室却越发奢侈,道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而国君宠妾家的粮食却多得装不下,百姓听到国君的命令,就像逃避仇敌一样。国君也一天比一天不肯悔改,用行乐来掩盖忧愁……”

    “早在八年前,我就发现公室领地上的民众生活远不如赵氏下宫之民,还不断有人逃匿进来寻求庇护,宁可做赵氏的隶臣,也不愿回公室去受剥削。如今再次来到绛都附近,就我看来,公室领地上的情况并无好转,加上战争侵扰,国人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就算我不强行使之迁离,他们也会陆续去寻找活路。这一点,太史久在绛都,应当比我更清楚。”

    “但这次迁徙,却可以给国人以新的希望,韩氏那边我不清楚,但赵氏这边,我已经下达了诰令,迁徙者,每家每户都可以得到百亩新开辟的田地,而且还都是两百四十步的赵氏大亩!三年内免征赋税,只需一人服役。”

    “更何况,绛都国人家的子弟在丹水长平一役里被我俘虏大半,按照赵氏的规矩,他们都要作为战犯刑徒劳役三年,但若家人愿意迁徙,则可以免除其罪……我相信光是为了让子弟重获自由,不少民户就愿意咬着牙,拿着发放的干粮,走上半个月,抵达他们的新家!”

    在迁徙的路途中会洒下血泪,但这代价是值得的,无论是对于赵无恤的野心,还是对于那些民众而言。

    “太史说的没错,我会让他们背井离乡,却也能让他们重新扎根,十年二十年后,更加枝繁叶茂!至于太史会在史书上痛斥我还是褒扬我,请随意,无恤一生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华夏是定居的农耕民族,却从来不是一个墨守成规,呆在一个地方就不挪地的民族。繁衍,迁徙,扩张,这是生物的本能,这个过程虽然缓慢,却从未停止过。

    周室的大分封本身就是一场巨大的移民运动,嬴姓一族千余人作为顽抗的战犯,被从朝歌一带强行迁到西陲守边;而唐叔虞就封时,也带着怀姓九宗,鲁国就封,也带着殷民六族,这些被迫迁徙的宗族人口,成了两国奠基的基石。

    到了春秋之世,灭其国迁其民更是家常便饭,郑国东迁工程之浩大,不亚于赵无恤的这道上卿之令。而楚国也喜欢把自己的附庸蔡国、许国等到处迁来迁去,移民运动贯穿整个春秋历史,蔡史墨熟读典籍,自然不会不知道。

    他长叹一口气:“本以为赵宣子、栾武子已经是晋国权臣的极盛,今日方知,他们不如将军远矣,无论是胆量,还是格局眼光。老朽活着六十年,经历了无数事情,见到一代代上卿崛起又倒下,对诸侯兴衰也能猜个**不离十,却唯独看不透将军会把晋国带向何方……”

    “我的眼将拭目以待,我的笔会如实记述将军的所作所为,正如你所言,既然如今晋国已无人能奈何忤逆得了将军,那便只能功过任由后世评说了!”

    蔡史墨对赵无恤一拜,不再言语,转身离去。

    出到帐外后,遥望天上的月亮,蔡史墨叹息道:“叔向曾言,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而公室从之。如今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羊舌、祁灭亡,仅剩的韩氏也如同赵氏鹰犬。公室,不知还能坚持几年,国君,也不知道会不会是晋国的末代之君……”

    他踩着月光而去,要连夜追随晋侯午的车驾前往铜鞮,那座为国君打造的新牢笼。史墨是太史,只要他还活着一天,就要如实记述下发生的这一切,绝无隐匿,无论喜厌善恶!

    ……

    侯马盟会后,这场轰轰隆隆的瓜分会谈总算告一段落,赵无恤赶在冬至前遣散了征召兵,留下一万武卒驻扎在故绛,准备配合邮无正部和韩虎部攻下平阳,再卖给韩氏一个人情。

    赵氏的僚吏则开始进驻新绛,按照俘虏提供的家庭住址,按图索骥,寻找他们的家人,进行搬迁动员,并根据实际情况划定片区,等到明年开春,就算这些人不想搬,也会有赵兵的戈矛逼着他们迁走。

    政府主导的强制移民,一向是中国移民团体的重要原因,秦迁民至河南地,汉迁六国豪强到长安,明迁山西人到各地,什么时候问过被迁移者的意见?

    至于魏氏,他们在赵韩大军眼皮子底下,也不好直接将新绛国人偷偷迁到曲沃等地去,只求明年快点完成迁移后,两家武装能离开这里。

    更何况,魏氏家主又有了新的烦心事,如果说赵韩对于他们是慢性病的话,那退往河西的知氏,则是心腹之患了。

    时间进入十一月初时,在赵氏攻城利器的猛轰下,平阳已经被破,知申身死。而根据侯马盟约“三家剿灭知氏,一致对外”的原则,刚占领蒲坂的魏氏也急匆匆将一个消息通告赵无恤和韩虎:

    “知氏将以河西地降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