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极品田园 !
第一版的八卦小报的标题就是:完美公子那不完美的背后!那标题用墨黑的粗款标识,显眼非常,力求让人一眼就看见。
把化名的完美公子的行径公诸于众,怎样陷害兄长,其兄长是怎样反击的,描绘得生动无比,跌宕起伏,让人看了感同身受。
苏满满和赵晨曦两个懒货,居然就给这个报纸起名为《八卦报》,就是这样的报纸也卖得脱销了,即使是化名别人也知道这完美公子是谁,一时之间众说纷纭。
朝廷也及时的下了公文,皇帝把世子之位赐给了慕潜,更让底下的子民们大呼皇上圣明。
赵恒偷乐,自己闺女怎么能不支持呢?必须支持呀!
不光《八卦报》上的八卦让大家津津乐道,上面连载的小说要火了。
金笔书生的名字现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笔名金笔书生的本来是个卖字画为生的小秀才,在听说有一份报纸招收连载文章的时候动了心,用试试看的心情投了一篇开篇进去,没想到居然被录用了,接下来便一发不可收拾。
他的文章被登在了第一期的八卦报上,居然火爆得不得了,很得民众的眼缘,让人始料未及。
由于当初对《八卦道》并没有什么信心,他并没有签订神笔阁内提供的分成契书,而是一次性的买断了,如今后悔的肠子都要青了。心想下一次一定要拿分成,再也不干这样赔本的买卖了。
好在神笔阁并没有更改他的笔名,不然他该去撞墙了。
《八卦报》一开始卖的,也并不是十分的好。因为是第一份报纸,街上那么多小道的邸报,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真正买的并不多。
苏满满让人招了一些半大的小子沿街叫卖,还专门抄袭了广告词:五文一份八卦报,你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看金笔书生火热连载,完美公子不完美喽!
别的都还好,可最后的议题显然还是很吸引人的,完美公子一向高高在上惯了,提起的没有不说好的,怎么就不完美了呢?众人都想看一看,五文一份的报纸确实不太贵,当即就有人掏钱买了下来,读了之后大呼过瘾。
原来这完美公子只是披了一张完美的皮呀,私底下和那些大家子弟并无两样,看看这干的事,居然把自己的儿子栽到大哥的头上,让大哥做活王八,什么人啊这是!
这种家庭伦理大剧是百姓们最爱看的了,也有人质疑其的真实性,可小报上面提供了一些确实的证据,有好事的人还去那些店面去问了,完美公子真给那个女人买过东西?
店家一看,这都是送上门的人气啊,必须抓住:“来来来,客官,这是完美公子曾经买过的银簪,来来,买一只回去做纪念吧!绝对实心,童叟无欺......什么?买回去没有用,不不,这就是完美公子买过的银簪,别人没有独你有,不是倍儿有面子吗?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限量一百支,售完为止,先到先得。”
居然还促进了商家的生意,这可真是连锁反应了。
镇国公知道的时候,二儿子的事情已经满天乱飞了,还能怎么办,关门闭户吧!
慕渊更是气炸了肺,本来关起门来多大的事都不算事,可人尽皆知了,他干什么都不方便了,只能蛰伏起来,再伺机而动。
如今他走出门去,迎接的不再是手帕瓜果,而是臭鸡蛋了,他也不敢出门了啊!
为了支持自己家的生意,苏满满和赵晨曦,在第一版《八卦报》出炉之后,就开始给周围的人分发,苏满满的左邻右舍都得到了一份,赵晨曦是把报纸直接送到了她爹的案头。
如今皇帝的问话都变了,不是“今天有什么重要的政务吗?”而是变成了,“听说京城出了一份《八卦报》,爱卿看了吗?”
《八卦报》是什么?皇帝是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提起的,其中一定有莫大的玄机,查,快去查。
其实皇帝只不过是拗不过女儿的哀求,帮她做点宣传而已,至于大臣们自己的脑补,皇帝表示根本不清楚,管天管地还能管人家想什么吗?
上行下效,大臣们都开始看了,百姓们能不跟风?《八卦报》算是热卖了起来。
同一份报纸用的都是同一个雕版,自然是卖得越多,成本越低,成本越低挣的自然也就越多了。
苏满满为了区分不同,甚至亲自操刀画了一版豪华版的《八卦报》,印出来专门卖达官贵人的。
一两银子一份的报纸,有钱人还就买贵的,若是你拿着一张五文钱的报纸在看,而我拿着一张一两银子的,那么你就要丢份儿了,为了脸面也不能捡便宜的买,丢不起那个人。
最近流行的问候话语已经不是“您吃了吗?”,而是变成“您看了吗?”。
《八卦道》的流传之广是苏满满和赵晨曦没有想到的,而郑景逸更是夸张,父母亲人不仅每人送一份,下人们也人手一份,幸亏他是付了钱的,不然苏满满要喷他一脸。
第一份报纸卖的好了,接下来便容易得多,第二份报纸她们又趁热打铁,写了一个小郎君如何被继母养废的事,竟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家中娶了继室的都悚然反思,家中是否也有捧杀之行呢?百姓们也恍然大悟,对孩子太好,万事顺着,也不都是好的呀!谁家亲生的孩子犯了错,不是棍棒伺候,犯了错还叫好的人,原来居心不良啊!
人们纷纷想起自己家隔壁那谁,不就是这样吗?《八卦报》又刮起了一阵热风潮。
见群众们这么捧场,后来苏满满她们讨论之后,又开辟了评论版块,来评点报纸上的事件,有观后感的可以寄信过来写出自己的感想评论,评论的精彩绝纶的可以给予登报,并且署上真名。
这也算是灌水帖的现实版了,这一互动自然又增加了新的看点,报纸上居然有同一个事件看法还不相同的,还有只是关注文章本身的辞藻的,使人们更感兴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