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 男神崛起 > 100个世界景点背后的故事2

100个世界景点背后的故事2

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男神崛起 !

    第一部分

    圣殿山,耶路撒冷最疼的地方山上是伊斯兰教圣地山脚是犹太人的哭墙周林雁陈克勤耶路撒冷是犹太、基督、伊斯兰三大宗教的圣地。耶路撒冷最有名的是一平方公里的老城,老城最有名的是东南角面积仅0.135平方公里的圣殿山。圣殿山是圣城中的圣城,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冲突中最敏感的耶路撒冷问题其实就是圣殿山的归属问题。

    耶路撒冷地处三大洲要冲,历经37次征服,8次被毁。犹太、基督、伊斯兰教各统治过这里500、400、1200多年,留下各种宗教遗迹200多处。圣殿山周围正是各宗教遗址相互重叠、难分彼此的地方,所以结怨深远、难以化解。

    从耶路撒冷老城南面的旦门进入百米见方的石灰岩块广场,你就能一睹圣殿山令人震撼的全貌:广场东侧、圣殿山脚下,矗立着长52米、高18米的哭墙;哭墙的上方,北端是金光闪烁的岩石清真寺的纯金大圆顶,与南端的阿克萨清真寺灰黑色圆顶遥相呼应。

    圣殿山被犹太人奉为圣地是因为传说犹太先祖亚伯拉罕在此领受上帝旨意、祭献儿子;他的孙子雅各在此和天使摔跤,并被赐名“以色列”(与神角力)。为了纪念犹太民族最神圣的地方,相传公元前1010年所罗门王开始在摩利亚山(现在的圣殿山)建设圣殿,以便存放约柜、诺亚方舟等圣物,于公元前957年竣工。建成后的圣殿长30米、宽10米、高15米,雄伟非常,号称是上帝的所在。[奇书网·电子书下载乐园—]

    但好景不长,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王杀到这里,他摧毁了圣殿,赶走了犹太人。直到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居鲁士灭了巴比伦后,犹太人才被允许返回,并得到归还的5000多件圣殿物品。于是犹太人在公元前516年动手在第一圣殿的原址上补建第二圣殿。不想公元70年,罗马王镇压犹太人起义,竟将重建的圣殿彻底焚毁,只留下西墙墙基的一段。后人收集残石,在墙基上垒出了一堵墙。罗马时期,每年11月9日圣殿毁灭日这天,才准许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到圣殿西墙遗址祈祷。饱受苦难的犹太人面对圣殿的残垣断壁总忍不住唏嘘哀哭,“哭墙”因此得名。

    现在的哭墙看起来和一堵巨大的石墙无异。每天你都可以看见犹太人自动分成男女两拨,分别在哭墙的北南两段祈祷,他们常常手捧《圣经》,一边祈祷,一边点头(根据犹太教规,凡是念到圣人名字的时候必须点头),有的人干脆搬把椅子面对哭墙,一整天都沉浸在与上帝的对话中;至于闻名世界的、把写着心愿的纸条塞入哭墙墙缝的行为,倒不是犹太人的习俗,而多半是旅游者们的发明。

    哭墙南侧沿石阶而上便是圣殿山,但这里如今坐落的是清真寺院,在伊斯兰世界里仅次于麦加和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阿克萨清真寺与岩石圆顶清真寺被高高的围墙圈在一处宽敞的院落里。

    闻名世界的岩石圆顶清真寺总是频频被摄入投向耶路撒冷的镜头中,因为它雄伟而炫目的金顶无论清晨还是黄昏,都会在蓝天下产生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美感。相传该寺原为欧麦尔建的木清真寺,691年改建成八角形清真寺。它的大圆顶高54米,直径24米,1994年由约旦国王侯赛因出资650万美元为这个圆顶覆盖上了24公斤纯金箔,使它彻底名扬天下。除了建筑之美,岩石圆顶清真寺内还有一块镇寺之宝:一块淡蓝色的巨石,被放置在寺的中央,长17.7米、宽13.5米、高出地面1.2米,以银、铜镶嵌,铜栏杆围着。这块岩石上有一个大凹坑,相传是先知穆罕默德在此处“登霄”留下的马蹄印。伊斯兰教认为穆罕默德是继摩西、耶稣等先知后,真主派往人间的最后一位使者。他在创教后第九年即公元619年的一个晚上,在天使陪同下骑一匹面如美女的天马从麦加飞到耶路撒冷,然后踏石登天,聆听真主的天启。

    和岩石圆顶寺相比,阿克萨清真寺就要受人冷落一些,甚至有许多人常把它们搞混。其实该寺虽外表不够金碧辉煌,但其内部殿长90米、宽61米、圆顶高18米,非常雄伟。殿内有53根大理石圆柱、49根方柱,曾被学者们赞誉为“地球上最豪华最优美的建筑物和历史文化遗产”。

    犹太圣经《塔木德》说: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但也有后人说:上帝给了世界十分愁,九分在耶路撒冷。也许正因为集美太多,耶路撒冷,特别是圣殿山才成为纷争不断的场所。当年,以色列穿过两大清真寺底部开通圣殿山地下隧道(把哭墙和苦路连接了起来)和沙龙踏进圣殿山清真寺院,都曾引发巴以双方的暴力冲突,而极端犹太组织更是一直叫嚣要推倒两大清真寺,重建他们的第三圣殿。每年这些极端分子都要把一块据说是从犹太圣殿中保存下来的巨石运到哭墙附近,举行象征性的重建圣殿仪式。哭墙所在的广场看似风平浪静,但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爆发冲突。

    第一部分

    阿里巴巴藏宝窟里面没有宝彩色的世外桃源神秘的古老宫殿杨浩4月的约旦,正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从约旦首都安曼驱车向南,经过3个多小时的疾驰,就来到了中东名城——佩特拉(petra)。若非身临其境,你真的很难想象,在茫茫大漠之中会突然冒出一片黝黑、冷峻的群山,而神秘的佩特拉——传说中阿里巴巴藏宝的地方,就“躲”在这片群山之中。

    佩特拉在希腊语中是“石头”的意思,不过这个称谓绝没有冰冷的感觉,恰恰相反,当太阳渐渐升起,阳光照射在周围的万丈岩石上,这里到处迸发出一片耀眼的赭红色,让人感到仿佛置身在硕大的玫瑰园中,瑰丽得辨不清方向。而这里的岩石还不单呈红色,它还有淡蓝、桔红、黄、绿和紫等多种色彩,真是炫目斑斓得如同仙境一般。约旦有一种很有名的旅游纪念品——沙瓶(用各种颜色的细沙在瓶内勾画出沙漠、骆驼、海滩等图案)就是用佩特拉城中的五彩岩石研磨而成的。

    在佩特拉旅游中心门口我们租乘了几峰骆驼,在荡漾起伏的驼背上开始了探宝之旅。进入这片沙漠中的飞来山地,你会发现沿路的山壁上散布着大大小小数百个岩石墓穴。它们中大的有几十米高,坐落在半山腰,有的有多间石室相连;小的也有几米高,大部分坐落在山脚,看起来像个简单的石洞。我好奇地向里面张望,发现黑漆漆的,绝没有想象中的棺材等物。导游介绍说,这些墓穴都是公元前3世纪控制着佩特拉的游牧民族奈巴特人修建的。奈巴特人从阿拉伯半岛北移选择在佩特拉定居,是因为当时这里森林茂盛、牧草肥沃,就仿佛世外桃源一般。不过也可能由于太封闭了,如今已没人能够说清,奈巴特人究竟为什么要在岩壁上开凿墓穴。2000多年过去了,除了搬不走的石洞,这里别的早都遗失,要有也是偶尔路过躲雨的牧羊人留下的羊鞭子。原来这里无宝可寻,不免让人失望,不过导游说著名的“藏宝窟”就在前面,穿过勇敢者之路“赛格”小道就到了。

    “赛格”小道是进入佩特拉古城的惟一通道,它长约1000米,最窄处只有三五米,是真正的一线天。置身其中,仿佛能听到公元1世纪攻入佩特拉的罗马士兵与奈巴特人的厮杀之声……

    不过一出“赛格”,眼前就豁然开朗,一座宏大、精致、绚丽的玫瑰色宫殿扑面而至。这就是著名的艾尔·亥兹乃宫殿(阿拉伯语中“藏宝库”的意思),它高近50米,宽27米,整座建筑都是在沙石壁上雕凿而成,阳光下呈现出粉色、红色、桔色以及深红色等多种绚丽的颜色,配上黄、白、紫三色沙石条纹,壁上流光溢彩,无比神奇。难怪美国著名旅行家斯蒂芬森也曾经被艾尔·亥兹乃的美景所震撼,称其为“一颗嵌在岩石壁上的浮雕宝石”。

    据介绍,艾尔·亥兹乃宫殿修建时正是佩特拉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亚洲通往希腊和地中海的门户,繁华、富庶一时的时候,所以这座奈巴特王国阿拉塔斯三世的陵墓就被传说成藏有无数金银财宝的地方。据说这里曾有四通八达的秘道和数不胜数的暗室,并曾是强盗们用来窝藏珠宝的地方,家喻户晓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故事中的藏宝窟就是这里。沉浸在故事中的我禁不住对着宫殿用中文和阿拉伯文大喊了几声“芝麻开门”,或许是因为语言不通的缘故吧(阿里巴巴是古代波斯人),那宫殿依旧纹丝不动,却招得同伴们和周围的阿拉伯游客一起开心地大笑起来。

    其实,近代以来,像我这样痴心到佩特拉寻宝的人可是不少。著名电影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就曾经跑到这里来拍摄他的《最后的十字军》。影片中的宝物——“圣杯”就藏匿在眼前的艾尔·亥兹乃宫殿。电影中,“圣杯”最终惩罚了贪婪者,山崩地裂也埋葬了藏宝的秘室和秘道。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如此,如今的艾尔·亥兹乃只剩正厅和两侧用于放置灵柩的石室,既无秘道也无宝物可寻。

    不过,走“驼”观花过“外赛格”(自艾尔·亥兹乃到佩特拉古城市中心),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已经找到了阿里巴巴的财宝。漫步外赛格就仿佛是在翻阅一部活的历史教科书,这里既有奈巴特人的庞大墓室,又有罗马人占领佩特拉后改建和修缮的圆形剧场;这里有公元4世纪时,拜占庭占领佩特拉的遗迹,也保存着公元7世纪后伊斯兰帝国以及欧洲基督教势力争夺佩特拉的战争痕迹。你不难明白,500多年后冒险家们重新发现公元12世纪后被各种势力遗忘的佩特拉时是何等兴奋,人们赞誉的藏宝窟其实就是这片“见证了整个历史”、蕴涵着无数故事、保存着瑰奇秘密的古城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