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蚁贼 !
张德裕的亲随姓刘名旦,三十多岁年纪,普通相貌,丢入人群中毫不显眼,实在是搞细作的合适人选。≥
他在随着张德裕去酒楼的路上,偷个空儿,半路上溜掉了。他虽为汉人,但幼时在高丽待过,通晓高丽语,也曾来过平壤,熟悉街巷。与张德裕分开后,他为人谨慎,没有轻举妄动,藏在个角落,等了多时,确定没人注意,然后往城东而去。
因邓舍新政策的推行,城中推迟了宵禁的时间,这时,街道上不时有人来往。
清冽的月光下,刘旦拖着模糊的影子,不走大道,避开行人,专挑小巷,一条巷子转入另一条,贴着墙角快步急走。小巷两侧,多土屋、茅房,黑漆漆的,人影不见一个。冷风卷进来,飕飕地,吹得人脖后生寒。
他缩了缩头,向后边看了眼,耳中隐约听到马队行走的动静。
快宵禁而敢马队出行,必为贵人。联想到今夜洪继勋宴请张德裕,城中文武赴宴的想必不少。他立刻警觉地停下了步伐,贴在巷尾,借助夜色,掩藏住身形,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探头观看。
果然,百余骑士前后簇拥着一人,缓缓而过。
他瞥了眼,见那人年岁不大,肥马轻裘,英姿勃,没着铠甲,然而坐骑上悬有一柄铁枪,弓矢俱全。对海东显贵,他早先做的有功课,略有了解。符合眼前此人条件的,也最可能此时出现在此地的,他想了半天,只有一人。
他不由心中侥幸,要是走慢了片刻,刚好大道上碰上,下场可想而知。他耐心地等马队走的不见了踪影,继续赶路。
他由城西出,差不多绕了大半个市区,走到这会儿,已经差不多快到目的地了。他要见的人中,第一个就是胭脂铺中见的那个,住在城东,当时给他暗号,约他文殊庙中相见。
城东住的尽是高官显宦、名门富家,坊区外有士卒巡逻。刘旦不敢近前,远远绕开,藏头缩脑钻进了郊区的文殊庙。
元帝重佛,连带高丽亦然。这平壤城中,庙宇甚多,原有不少的和尚。文华国马贼出身,杀生无数,从不信佛,加上丰州以来,李和尚得罪过他几次,越不待见秃头。
刚好,邓舍命他办理屯田,安置辽阳降军,要说起来,平壤城边荒田不是没有,可开垦荒田的话,没个一两年见不了成效。有儒士给他了个建议,说和尚不事生产,庙宇多有私产,不劳而获,实为蠹虫。
他一听之下,大表赞同,索性一股脑儿将大多和尚驱赶还俗,并把其庙宇的田产收归官有。
他还别出心裁地下了道命令:还俗和尚愿从军者,可至府衙报名。正如儒生之中,真儒少;和尚们也是如此,真和尚少,假和尚多。天下百万和尚,混吃混合的少说占了七八成,没了生路,愿从军的还真不少,聚有二三百人。文华国自己不要,他派人押送,不管道路迢迢,由个人出路费,一概送给了屯驻别处的李和尚,美其名曰,充实他的和尚队。
要换了别人,遭此戏弄,怕不早勃然大怒。
李和尚却没生气,因为他压根儿就没想到这是戏弄,为此专程写了封感谢信,——军官教导团的课程之一,就是教高级军官识字。他歪七八扭地写道:“来的和尚收下了,多谢老哥。就是有一点,里边有俩中国老和尚,有情分在,不好说话。要再有,专要高丽和尚。”
闻者无不大笑,后来传入邓舍耳中,失笑之余,不免斥责文华国两句,不许他再做类似的事情,以免伤了军中和气。
这话暂且不提,只说眼下。
那文殊庙地处东郊,庙不大,田产还是有几亩的,庙中的和尚自然也在蠹虫之列,月余前,就被驱逐干净,田产也尽数拨给屯田。故此,原本颇盛的香火一下子衰败下来,渐渐的,几无人至。
刘旦进了庙中,黑灯瞎火,伸手不见五指。
他稍微等了片刻,等眼睛适应了,观察庙中景象。佛龛上一尊菩萨,塑像前一条横案,积满灰尘,几个泥捏的破碗,空空如也。地上既脏且乱,柱子上蛛网遍布,墙角窸窣声响,他急忙按住怀中短刀,转头去看,一只老鼠飞快地跑掉了。
那人与他约定的三更,时辰未到。
刘旦绕着庙内走了一圈,庙后见着几处草堆,两条烂席,料来曾有乞丐在此居住,却不知为何搬走了。他自然不知,住在此处的几个乞丐不是搬走,而是饥寒交迫,冻死了。平壤府专派有负责这活儿的人,前几天才拉出城外埋了。
看过庙内,刘旦略微放心,回到庙门口,见深黑的夜中,远处灯火稀疏,庙外不远有几棵树木,北风卷动起枝桠,时不时噼啪作响。夜渐深,寒意深重。
他瞧见一人鬼鬼祟祟,摸了过来。太远,看不清楚,他机灵地闪进庙门后边,待那人走到近前,借助月光看的清楚,正是他要等的人来了。他却不肯出去,细心地往那人来处张望了会儿,确实没有尾巴,这才轻轻咳嗽一声。
那人顿时停下,手摸向腰边,低声道:“偶然间两相窥望。”
刘旦道:“引逗的春心狂荡。”
这两句《墙头马上》里的词儿,用来做半夜会面的接头暗语,倒是颇为合适,即便有人听到,也不会怀疑。至于性别因素,自古有断袖之癖,虽为世不所容,更好解释为何如此隐秘会面。
那人迈步进庙,刘旦掩了庙门,隔绝了月光,庙内越黝黑。刘旦问道:“怎样?”
“没人跟着。俺出来时,也没人现。”
“得了甚么消息,这般着急见俺?”
来人先不说,问道:“这庙里?”
他有眼疾,短视,也就是近视,时下虽有眼镜,但多只能纠正老花眼,而且价格昂贵,有身份的人才有钱戴。此时庙中无灯,他看不太清楚。按道理,他这种人,不合适做细作,不过一来他短视的不严重,二来他与海东军中的那位高丽大官有乡里关系,因而依旧参加了这次行动。
“俺看过了,庙里没人。”
“有两个情报。”
“说。”
“小邓亲自下令,从流民中募兵万人。”
“这个我知道,城中见了募兵榜。另一个呢?”
“仍与募兵有关。他这次募兵,据说为的不是我沈阳,而是为的高丽与北部女真。”
“此话怎讲?”
“小人推测,小邓或许有进取高丽的打算,暂时应该没有北上沈阳的意图。不过,近日城中传言,海东行省的省府却定在了辽阳。小邓一向奸诈,他到底要取高丽,抑或只是将之做为幌子,真实目的仍在沈阳,小人打探不出来。”
刘旦皱了眉头,寻思了会儿,问道:“消息确实么?”
“大人放心。你不知道小人那老乡的脾气,好卖弄。他一个阉人,登上这等高位,尤其常常喝醉了对俺们这些老乡们吹牛。小人与他家当年是邻居,自小相识,特别对小人另眼相看。因此,这消息九成为真。”
“甚好,你做的不错。此事若真,对张大人与小邓签署协议大有帮助。俺会为你请功的。”
“丞相大人对小人恩重如山,小人就算肝脑涂地,报不了大人的恩德。小人不求恩赏。”
刘旦满意地点头,道:“那阉人说要荐你入军,进行的怎样了?有没有下文?”
“小人有眼疾,不太好办。那阉人知小人识几个字,小人素来在他面前,表现的忠心耿耿。他打算改而荐举小人入镇抚司。”
海东行省都镇抚司之下,各万户、千户、百户设置的都有支部。邓舍的原则是:汉军中全用汉人,高丽军与女真军中,主官为汉人,副官为高丽人或女真人。这细作能言善道,又为那高丽大官的亲信,硬件、软件条件都不错,他道:“只要那阉人肯大力推举小人,小人还是很有希望的。”
刘旦提出个疑问:“他荐举你入镇抚司,你没从过军,小邓会同意么?”
“小人就算入了镇抚司,开始也至多任职百户所。海东军马十数万,小邓管不了那么多。千户所以上的,他过目;以下的,交给属僚办理。实话说,海东文武军中,看得起那阉人的不多,奈不住他从军得早,与小邓关系深,至少高丽营中的事儿,他说话有些分量的。镇抚司的属僚,或许会给他几分面子。”
刘旦转了两圈,道:“镇抚司管军,有管行省内诸万户之权,你须得努力。”
“海东镇抚司不管军。”
“什么?”
“听那阉人讲,小邓的命令,军事统归行枢密院。都镇抚司领诸翼之士气,教三军之知战,兼领军中娱乐。”
刘旦闻所未闻,他愕然,道:“这不闲差么?”
“也不尽然。小邓对此似乎十分重视,调了姚好古兼任都镇抚司长官。副都镇抚,一个赵过,一个毕千牛,皆为他最亲信的人。”
“噢?”
刘旦一改轻视,重视了起来。敌人重视的,就是己方需要重视的。他低头沉思片刻,道:“既如此,这都镇抚司看来会大有作为,没准儿其中别有玄虚。你要尽力争取,哪怕打杂,也要混进去,好生看看内里虚实。”
“是。”
“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么?”
“小人家中妻子,……”
“你放心,丞相大人把他们照顾的好好的。待俺回了沈阳,会转告他们,你安然无恙的。”
“多谢大人。”
“起来罢。……时候不早,你赶紧回去,记住,务必谨慎,千万不要漏了马脚!有紧急情报,可送去胭脂铺,自有人负责传递。”
“是。大人不走么?城中宵禁,不好回去吧?”
“俺另外有事,你不必管俺。”
那人点了点头,推开门,往外张了张,冲刘旦一拱手,静悄悄地去了。
刘旦看着他走远,身影消失不见,重关了庙门,取了些杂草,扫去两人留在地上的足迹,抓了灰尘,一点点掩饰好。做完了这些,他没有回迎宾馆,顺着柱子,三两下攀援上去,和衣卧在横梁上,闭目休息。
庙内冷如冰窖,他睡不着,翻来覆去,干脆起身,怀中取出个馒头,慢慢地吃了。一边吃,一边琢磨刚才那细作给他的消息。
庙外寒风渐大,偶有夜鸟凄鸣。不知不觉间,长夜将去,东方白。
刘旦不知他的同行们是否适应了这种生活,但他早已适应。他闻鸡而起,一跃而下,趁着清晨路上少人,拐弯到城南。因近元旦,街道上店铺开门的早。他扮作顾客,逛了几家,寻处小吃摊子,略略吃些东西。
直到日上三竿,见出城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他混入人流,出了城门。他还有两个人要见,一个是他的部属,在流民区;一个是他此行拉拢的对象,在屯田区。
——
1,时下虽有眼睛。
马可波罗记载:“中国老人为了清晰地阅读而戴著眼镜”,“中国的老年人看小字时戴眼镜”。曾有人用一匹马换一个眼镜。
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在东汉光武帝时期的墓中,现了一个水晶放大镜,能将非常小的东西放大四五倍。自然,这不是眼镜,不过也可看出古人造镜技术的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