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 我在1981有个家 > 第119章 大包干

第119章 大包干

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我在1981有个家 !

    别看英子姐个子矮,但战斗力那是杠杠滴,要不然也不敢满地区的这么浪。

    杨小山也不是故意占她的便宜,主要真是没把她当个女的。

    被英子姐一顿教训,杨小山果断低头认错。

    英子姐哼哼两声,原谅了他的无理。

    “诶,你姐没有你这么暴利吧?”杨小山问。

    桑落英斜了杨小山一眼,“你说呢?”

    杨小山顿时愁容满脸,“那以后我的日子不太好过啊!”

    “长的不咋地,你想的倒是挺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桑落英觉得自己必须要把杨小山这股莫名其妙的自信给他打掉。

    杨小山不屑与桑落英争辩,她这人啊,深受封建思想荼毒,已经没救了。

    对桑落英给找的这个房子,杨小山非常满意,剩下的就是买房的手续问题。

    杨小山没有地区的户口,连工作都没有,他非常大胆的让桑落英代替他买下这套房子,房契和地契上写的都是她的名字。

    花了一天时间把房子的手续办完,1000块钱就这么花没了。

    从夹皮沟出来了挺长时间,他也该回去了。

    临走前把甩给桑落英三百块钱,让她把房子给拾掇出来。

    英子姐瞪着大眼睛气愤道:“我欠你的吗?这是你的房子还是我的房子啊?”

    杨小山死皮赖脸道:“哎呀,马上就是一家人了,不要分那么清楚嘛!”

    “嗬~啐!不要脸,谁跟你是一家人?”

    “不是一家人,那房子写的也是你的名字啊,对不对?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嘛!

    我这一天做生意多忙啊,我要不去进货,你们不也没货卖吗?对不对?”

    杨小山一顿歪理邪说,最终将英子姐成功说服,接下了修葺房子这个苦差事。

    一路晃晃悠悠,杨小山回到了夹皮沟。

    “嫂子,给,这是给你从地区带的布,你看咋样?”

    傍晚,杨小山将一匹布交给何玉梅。

    “诶呀,你咋买这么多呢?”何玉梅惊讶道。

    “我这朋友在针织厂,买这东西不要票,还便宜。”

    杨小山说了价钱,何玉梅一听确实比在供销社买便宜多了,关键是还不要票。

    其实这布是杨小山在现代买的。

    她回屋找钱要给杨小山,被杨小山拒绝。

    “嫂子,我买这些布是打算让你帮我也做两件衣服的。我看这些布做五六身衣服应该没啥问题吧?你给家里一人做一套衣服,再给我做两套,这布就当是我给你的手工钱了,咋样?”

    “那哪成啊?”

    何玉梅不依,现在手工不值钱,值钱的是东西,她死活要给杨小山钱。

    最后推来推去,把这匹布算了杨小山两身衣服,外加一个月的饭钱,何玉梅这才罢休。

    得知了要有新衣服穿的杨家老大和老二都有些兴奋,尤其是小二黑,急的跟屁猴子一样,围着母亲何玉梅转悠。

    “妈,衣服啥时候做啊?”

    “妈,你给我在胸口缝两个兜呗!”

    ……

    直到何玉梅被忙的不耐烦了,给了这小子两个屁|股板子,他才老实。

    何玉梅给几人用皮尺量好了尺寸,晚上开始动手做衣服。

    翌日,劳动的时候没看着杨振礼,说是到公社开会去了。

    下午,杨振礼从公社回来,带回来一个天大的消息。

    华甸县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

    村民们一片哗然,这两年全国各地家庭联产承包的事闹的沸沸扬扬。

    杨小山对家庭联产承包当然熟了。

    包干到户!

    包产到户!

    这场兴起自七十年代末的农村土地改革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1978年的冬天,皖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十八位村民。

    这天晚上,一场关系到全村人命运的秘密会议正在悄无声息的召开。

    会议的成果就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

    其上有三条主要内容:

    一,分田到户;

    二,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

    三,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抚养到十八岁成人。

    1978年,十八个普普通通的村民,为了活命做出了这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

    却吹响了中国伟大改革开放的第一步!

    1979年,小岗村打谷场上一片金黄。据统计,当年小岗村粮食总产量66吨,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自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来,“包产到户”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但经常是以被批判和质疑的形式出现的。

    即使是在小岗村获得了丰收的1979年之后,批评包产到户的声音仍旧不绝于耳。

    直到1980年5月31日,邓公在一次重要谈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

    这次讲话对全国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农村改革势在必行。

    有了这次讲话的背书,全国各地关于包产到户的改革措施层出不穷,农村改革形势一片大好。

    但是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直到1982年1月1日。

    国家自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从此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稳固和完善,极大的促进了农民的生产和经营热情,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逐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现在马上就是1981年9月,距离中央的一号文件出台还有四个月时间,全国很多省份都已经出台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政策。

    吉春省这里掐着中央出台文件的最后一段时间才搞大包干,足见保守,不过总归是好事。

    大包干的推行,也就意味着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的生产队将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今后,农村的村民们将以家庭的形式从事农村劳动生产。

    以前是干多干少一个样,有几个像杨小山、杨振礼这样的积极分子啊?

    现在不一样了,干的多,得的多,除了还要交给国家的那份,剩下的全都归属农民自己。

    农民的劳动热情被极大的激发。

    杨振礼带回来的这个消息,先是让村民们有些茫然。

    不过这一两年报纸、收音机、大广播天天喊着“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事,村民们早已有了心理准备。

    度过了最初的茫然之后,不少脑子活泛的村民们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从今以后,就是给自家干活了。

    有奔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