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 龙啸大明 > 第二七七章 丁亥之变(三)

第二七七章 丁亥之变(三)

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龙啸大明 !

    无论是在清廷入关前,还是入关后,由多尔衮亲手杀死的,和他下令杀死的汉族人都不在少数。但多尔衮却十分明白,把汉人全部杀光这种论调,根本就不可能,这到不是说多尔衮心慈手软,或者是打算建设一个真的满汉一家的国家。

    因为多尔衮十分清楚,仅仅只靠满族人,别说是整个中国,就是关外的那一块土地,都统治不了,到现在这个时候,满族的人口一共才二百多万,一个北京地就足够装下满族人口的一半了,就算是把汉八旗的人口加进来,也不超过三百万,就这么一点人口,连一个省都不够,还谈什么统治整个中国。

    因此汉人不是不能杀,但不能一味乱杀,在入关之前,屠城杀人,是为了宣扬清军的军威,在明军中植入对清军的恐惧感,也可以消弱明朝的力量;而在入关以后,杀人则是为了立威,以恐怖手段来控制汉人,打消他们的抵抗意志,全面服从清廷的统治。杀人都是有原因,有目地的,并不是心血来潮,纯为了杀人而杀人。

    而且假如说是真的要把汉人全都杀,只会把所有的汉人全都都推到清廷的对立面去,汉人的人数,何止是满族后百倍,虽然在多尔衮眼里,汉人都是软弱、胆小、无能之辈,但如果是在左右都是死的情况下,多尔衮也相信,汉人一定会起来拼死反抗的。

    当然如果是在以前,多尔衮或许也不会太在意,有多少人反抗,就杀多少人,最多也就是麻烦一点。但现在有南京朝廷存在,己经成为不少北方汉人的希望所在,多尔衮显然不能把所有的汉人全部都推到南京朝廷的那一边去。那样的话,清廷就是自取灭亡了。

    因此在南征失利之后,多尔衮在施政上,在不影响原则的前提下,明显对汉人怀柔了许多,不仅打出了满汉一家的旗帜,而且对一部份向清廷效忠的汉族官员也多加笼络,甚致在条件并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举行清廷的开科取士,以收垄北方汉人的人心,并在平时也极力劝告满州贵族,对汉人的态度要好一些,目地就是为了缓和满汉之间的对立情绪,以加强汉人对清廷的归属感。

    这近两年的时间里,多尔衮这些工作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满汉对立情绪缓和了不少,一些汉官的积极性也明显加强了许多,清廷的经济情况能够明显好转,朝廷的财政收入能够得到提高,汉官在里面所发挥的作用至少占了五成以上,而另外五成中,有三成都是关外汉官的作用,实际上八成的工作,都是由汉族的官员来完成的。

    当然多尔衮的这些做法,也得到了一部份思想开明的满族贵族的支持,但他也知道,在满人当中,有一少部份极端的满族主义者对这些做法十分不满,但有自己在上面压制着,就算是心有不满,也不敢表露出来。同时也有一批满族贵族喜欢故意找一些汉族官员的碴口,对他们进行辱骂,甚致是抠打,以显示对汉官的蔑视与不屑,但他们所针对的,只是中下层汉官,对高级汉官,还没有人敢当众驱打。

    因此也可以说,虽然在小节上还有些不尽如人意,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民族矛盾也确实缓和了许多。只是多尔衮没有想到的是,这些都只是表面现像,只要清廷一天没有真正的统一中国,满汉之间的矛盾就一天不能真的消除,仅仅只是被掩盖了起来而己。

    而这一次的动乱,就是一次满汉之间的矛盾大爆发,而代善的意外死亡,使满汉之间的矛盾并未随动乱被平息之后而缓和,相反还进一步激化,一直沿续到了现在,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多尔衮忽略了满汉矛盾的激化,也不是没有原因,因为这段时间以来,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调查代善的死亡原因上。代善并不是真的被暴民打死,而是被手榴弹炸死,这种手榴弹多尔衮见过,是从中华军那里缴获过来的。

    而且根据调查,在这一次动乱中,一共在十一个地点发了手榴弹爆炸的情况,每一次都是发生在暴民与清兵对持的关建时刻,帮助暴民在僵持不下,或是陷入下风时调转了局面。可以说如果没有这十一次手榴弹爆炸,暴民引发的动乱就会小得多。

    因此多尔衮也基本可以断定,这次动乱的背后,绝对是南京派到北京潜伏的谍报人员在推动操纵。这是商毅向清廷施实的报复手段。

    北京有南京的谍报人员潜伏,多尔衮并不觉得意外,正如南京也有清廷的谍报人员一样。但和清廷的谍报人员在南方屡屡做出一些举动来不同,南京的谍报人员在北京表示得十分低调,主要的工作是收集情报,了解清廷发生的重大事情,并未做什么其他的事情。

    在六七月份的时候,清廷的谍报人员对南京发动了一次行动,釆用分化、利诱的办法,使周、林两家的几名重要人员违反法令,而受到了处罚。尽管这一次行动是甴魔门独立策化完成的,但多尔衮得知以后,还是十分高兴,认为这确实是对付南京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南京政府一直都是以公证、开明、廉洁的形像出现,因此很得人心,而清廷的方法是破坏这种形像,拉垄、引诱南京政府的官府腐化、坠落。

    一但商毅严格处理这些官员,受处理的官员必然对商毅怀恨在心,清廷可以再趁机拉垄、收买,使其为已所用,并且分化南京政府的内部;而如果商毅选择网开一面,那么清廷则可以借题发挥,败坏南京政府的名声和形像。在无形中将商毅逼入了一个两难的境界中。因此虽然这一次的结果是以商毅秉公处理而结束,但淸廷还是达到了部份目地。林家己经被迫分了家。

    而同样的手段,商毅却无法反用于清廷,因为清廷根本不会再乎自己的这些名声,南京政府处理的这四件事情,在清廷来说,根本就不算事。因此虽然在随后,清廷的谍报系统遭到了南京政府的沉重打击,但多尔衮仍然认为,以后还可以这么办,只是办得再隐密一点。

    只不过多尔衮没有想到的是,商毅的报复行为会来得这么快,而且是从自已预想不到的地方下手,还一出手就找到了清廷的命门,就是满汉关糸。

    现在从整体来看待这次丁亥之变时,多尔衮就发现,南京的方法其实也不复杂,就是挑起并激化满汉关糸,然后找一个机会制造动乱,引发汉人的大暴乱。也不得不说,商毅的这一出手,也确实很准。

    虽然现在多尔衮想通了这一点,但也十分杯催的发现,自巳对商毅的这一招也同样无解。如果自己在处理善后的时候偏袒满人,无疑就将汉人都推进了南京政府的那一边,对清廷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灾难性的结果;而如果护着汉人,则这边的满人也不会答应,不管怎么说,清廷的基础还是建立在满人的部落统治上。这才是让多尔衮觉得左右为难的地方。

    而且这一招清廷也同样不能反用于南京,因为南京政府的统治,是建立在稳定的民众支持基础上,商毅、政府和中华军在民众之中也有非常高的威信力,而且现在也并没有尖锐的对立矛盾,因此也可以说,想在南京政府的统治区內,煽动百姓起来聚众闹事作乱,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一方面,虽然多尔衮心里明知,这次暴乱的背后,有南京政府的谍报人员在指挥、组织,并且也派人进行严密的监查,但一连过去了五六天的时间,据然一点线索都没有发现,这也让多尔衮觉得郁闷不己。为什么清廷的间谍在南京搞了一点事情,就立刻被南京方面全都揪出来了呢?

    其实这也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发生大动乱,本身就可以浑水摸鱼,掩盖住许多线索。另一方面,这一场动乱,是经过了南京方面精心的策划、安排、组织,商毅甚致为此还推迟了出发去马尼拉的时间,整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反复的研究,以确保万无一失;同时所有亲身参与这一场动乱的人员都在事先和情报网络分离,并有各种其他身份掩护,而在完成任务之后,参与的人员也将立刻全部撤回南方,不会给清廷留下任何线索;而且南京建立的谍报糸统,也远比清廷的严密,绝大部份人员都是单线联系,因此就算被清廷抓住一两个人,也不会对整个北京的情报网络造成太大的损失。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顺治五年(1648年)的腊月三十,新年来临,而满汉对立的情绪不仅没有缓解,还有愈演愈烈的发展驱势,多尔衮也意识到,事情再也不能拖下去了,必须拿出一个解决的办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