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我是明神宗 !
大明朝野就在惊恐的状态下等着过了五天。
内阁和兵部日夜开会,寻找补救的方法。
有大臣建议将防守在长城一线的十五万兵马中,抽调出五万人出关,会合与辽东女真族骑兵缠斗的营哨军,解决了女真族的骑兵再去解救被围困的三支主力精锐。
“不可,如此万一失败了,宣州重镇防卫空虚,那就国门敞开了,届时国都顺天府都难以保全。”
内阁首辅张居正把这一方案给否决了。
还有大臣建议,再从南方征召调集二十万大军来,留十万驻守北京,巩固国都的防务,十万出关解救出征的大军。
“这个法子固然是好,但那三支被蒙元围困的军队能否撑得住?”
兵部尚书对这一提议提出了疑问。
是的,再征调二十万大军,需要时间,最快也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没了补给,断了粮草的关外大军不可能撑得过这么长的时间。
更是有人建议,给垫后的营哨军将领下死命令,责令他迅速解决辽东女真族骑兵的袭扰,率军前去解救。
“也不稳妥,蒙元贼寇集中了三十万大军,再责派营哨军前往,只能平添伤亡。”
确实,三十万以逸待劳的蒙元大军,对付这十万缺兵少粮的疲惫之师绰绰有余。
草原各部联合起来的蒙元人之所以还没有真正动手消灭被围困的三支主力,是因为以前这三支军队把他们打疼了,过去十几年他们都对这三支军队有所顾忌。
他们现在选择的战法是将其围困起来,待其粮草用尽之时再发起进攻。
已经无计可施的内阁和兵部,焦头烂额,甚至出现开始推卸责任的现象。
顺天府里人心惶惶,好大一部分人已经着手准备离开北京城,逃往南方避难了。
更有甚者在秘密谈论迁都回应天府南京的议题。
慈圣皇太后闻之也开始动摇,她扶着我的脸跟我说。
“真到了那一步,皇上你去南京,这北京城由母后给你守着。”
母爱确实伟大,真不愧有言夸赞说。
“女子本柔弱,为母则刚!”
我虽然不是不是她亲生的,但既然代替了她真正的儿子做了大明王朝的万历皇帝,自然不会做出这种苟且偷生的不孝之举。
我是有办法解决眼下的危机,可是没有来跟我商量呀,特别是我的内阁首辅张阁老,他总是以看待娃娃的眼神看待我这个已经十七岁,拥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皇帝。
我也不急,因为我有信心在任何危难时候结束这场危机。
倒是很想让狂妄的百官和大明的军队吃一次大大的亏,让他们长长记性,以后管教起来就容易多了。
最后,内阁和兵部想出了个最烂的,让出关的军队自生自灭的方案。
要求营哨军留下一部分兵力牵制住辽东女真族的骑兵,大部分策应被围困的三支主力军队。
还要求李如松大将军率领的三支主力军队,三千营、五军营与神机营合兵一处,慢慢的朝着长城的方向突围。
兵部给李如松大将军的命令还做了详细的部署。
指明他,让三千营的骑兵负责主要方向的突围任务,神机营居中利用炮火优势支援三千营,五军营则负责断后警戒任务,同时保护神机营的左右翼安全。
来自京师的命令下达,李如松大将军也只好照着执行,他知道朝廷不可能再给他派援兵了。
他绝望的在军中大帐前高呼着。
“弟兄们,我们的生死存亡就在这一战了。”
北京城里也在加紧准备着。
按照内阁和兵部的要求和部署,就近征调山东河南地区的卫所军十五万人前来顺天府。
留下十万人加上国都北京的防务,其余的全部调往宣州镇的长城一线。
再次启用戚继光老将军,锦衣卫亲自前往他浙江老家迎接。
“只有戚老将军亲自坐镇宣州,才能稳住长城的防线。”
内阁首辅张居正如是说道。
草原上的蒙古人,可能真的是被之前的永乐皇帝和宣德皇帝打怕了,他们对号称大明最精锐的这三支部队,一直畏首畏尾的。
将近十倍的兵力优势,又有着天时地利的条件,最后还真的让李如松大将军率领的军队成功的打出了包围圈,与前来策应的营哨军汇合。
不过,明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蒙古三十万骑兵与辽东女真族骑兵的层层围追堵截下,经历大下数十战的远征漠北的大军,抵达长城脚下时,已经剩下不足良成的人马。
出征时的十万大军,现在只剩下不足两万人。
李如松大将军转身朝着逃回来的方向望去,不由得落泪感叹道。
“我愧对朝廷,愧对这战死的八万多将士啊!”
大败而归的残部回撤到关内,随之而来的蒙元各部联合起来的大军也跟着追击到长城脚下。
烽火连天,狼烟遍地。
望着连绵不断的蒙元营寨,站在烽火台上的老将戚继光,不由自主的对部下说道。
“这么浩大的阵仗,老夫平生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看来,夷狄是蓄谋已久了,对面的蒙元统帅为何人?”
边上的部将上前一步,回戚老将军的话。
“回老将军,据探子来报,是俺答部新任可汗,莫日根汗,他是之前俺答顺义王索多的第三个儿子。”
自索多可汗去世以后,富有野心的莫日根继承了大汗之位,他们家本来就是成杰思汗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
故而莫日根汗,一直以自己的先祖铁木真为榜样,想要再次统一蒙古草原,恢复之前横跨亚欧大陆的强大蒙古帝国。
“传我将令下去,我军坚守不出,各部要切实执行好本将加强巡逻和防卫的命令,如有玩忽职守者,百户以上的将官全部按军法连坐处置。”
跟着的传令兵行礼回了话。
“是,将军!”
内阁和兵部这时来了信,责令败将李如松回京师接受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审查。
这败军之将的李如松,虽然有些愤愤不平,但也只好接受了现实。
准备跟随前来传唤的锦衣卫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