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灯半灭,酒微醺。
龙榻之上,朱允炆伸手,轻轻拨开马恩慧脸颊上的秀发,看着马恩慧那双迷人的眼,浅浅一笑,说道:“这段时间,苦了你。”
马恩慧坐镇后宫,每日并不轻松。
除了陪伴太后,照料儿子之外,还需要调查各监、各局、各司事务,特别是后宫新政的施行,带来了很多新问题,而这些事,马恩慧并不放心,需要亲自过问。
“听说你把浣衣局管事打了三十杖,是怎么惹你动怒了。”
朱允炆清楚马恩慧性格温和,通常是不会发怒的。
马恩慧枕靠着朱允炆的手臂上,嘴角微微上扬,带着小女儿的脾气,说道:“皇上提出后宫新政,臣妾自当践行,其他监局司皆是没差错,认真执行。可这浣衣局管事,偏偏违逆,将后宫原本多拨付的钱财私吞九成,每日菜肴只不过沾了腥味,半点肉都见不得。”
“这且不说,更可恶的是,她竟然还敢压着宫女的休假,除非宫女拿出不低于二两银子的休假金,才肯安排宫女休息,没有休假金,便是宫女累死也不得休息一日。皇上说,这样的管事,该不该打?”
朱允炆眼神微微一寒,旋即目光平和下来,说道:“浣衣局在德胜门旁,并非在宫墙之内,一道宫墙之隔,管事就敢如此瞒上欺下,肆意妄为。那这大明江山如此辽阔,又有多少人瞒上欺下,胡作非为,而朕却蒙在鼓里,自认为这天下清明,万民皆安。”
“皇上心忧天下,是天下之福。相信在皇上的雄才大略之下,必可再现汉唐盛世。”
马恩慧一边心疼,一边夸耀。
朱允炆无奈地笑了笑,伸手抱住马恩慧,满眼春光。
待至夜色静谧,马恩慧安详睡去的时候,朱允炆还在思索着,如何在这个时代,打造一条真正可用的监督体系,真正了解大明底层的疾苦。
当官的,都会瞒报的。
地方出了问题,官员想要瞒报,可谓是一瞒一个准。
山高皇帝远,没人管得到的地方,一个县令便可以肆意胡为,鱼肉百姓。
而大明的百姓又都是老实的庄稼人,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不会造反,哪怕是被人欺负的衣不蔽体,第一个念头也绝不是干掉狗官,而是去哪里要饭。
走到历史的深处,才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悲哀。
在张养浩看来,百姓从未拥有过好日子,所以,才发出了“兴亡”感叹!
若是在以前,朱允炆也只是品鉴下张养浩诗词的水平,可现在,自己是大明的帝王,需要彻底解决“兴,百姓苦”的问题!
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领域,六千余万人口,其中问题重重,多数问题又都集中在了底层。从历史教训来看,封建王朝的崩溃,先崩溃的,多是底层。
无论陈胜吴广起义,还是老朱去要饭,亦或是李自成失业,老蒋搬家,都是底层治理出现了问题。
底层治理不好,就不得人心。
没有人心,就没有长远的社稷。
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
朱允炆思考着,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的,直至马恩慧推搡自己,才悠悠醒来。
“皇上,该早朝了。”
马恩慧轻柔地喊道。
朱允炆坐了起来,看了看前面跪着请自己上朝的太监,挥了挥手,让其退了下去,在马恩慧的伺候下,穿好了朝服。
“皇上,要不要取消今日早朝?”
马恩慧看着精神不佳的朱允炆,幽怨地说道,热孝刚刚解除,也不知道节制。
“不用,朕当年通宵打魔兽的时候……”
“魔兽?”
“呃,是打破墨守陈规,用心苦读的时候多了去,这点不算什么……”
朱允炆擦了擦冷汗。
该死,还是没睡醒啊。
早朝井然有序,内阁将该处理的处理好了,没有拿定主意的,也丢给了朱允炆,朱允炆将一些事拿出来群策群力,大家拿出个章程来,将事办了。
处理好事情之后,大家拍拍手,皇上回宫,大臣去办公,就如此简单。
原以为今日没什么风波,朱允炆都打算回去补觉了,谁知道一个官员跳了出来,高声呼喊:“臣有本奏!”
朱允炆眯着眼看了过去,只见一个二十余岁的年轻人跪拜在地。
“奏。”
内监看了一眼朱允炆的脸色,喊道。
“臣兵科给事中程济,弹劾前府左都督李增枝一十二条罪状!”
程济将奏折高举过头顶。
满朝官员看向程济,文官中幸灾乐祸居多,武官勋贵中,面色并不好看。
虽然说李增枝做过不少坏事,但毕竟是武官中的一份子,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打了李增枝的脸,整个武官勋贵也是不好看的。
徐辉祖看着程济,甚至有些生气。
李增枝前脚离开京师,你后脚弹劾,算什么?
早干嘛去了?
就算是你有证据,李增枝都跑千里之外去了,你找谁询问去?
内监将程济的奏折递给了朱允炆,朱允炆打开看了看,也是暗暗吃惊,图谋不轨,勾结藩王,蓄养武士,暗结同党。
还真是什么罪名死的快,什么罪名往上盖。
竟然还有一条,李增枝在热孝期间逛了教坊司,还毒打了教坊司的人。
好嘛。
热孝期间,老子都需要忍着,你李增枝倒逍遥快活去了。
“一十二条罪证,你可有实据?”
朱允炆问道。
程济连忙说道:“若臣一句不实,愿受任何惩罚。”
朱允炆呵呵笑了起来,程济奏章上的事,确实都是真的,这一点朱允炆是清楚的,只不过现在李增枝还不能死,否则,李景隆怎么给自己办事?
“此事暂且搁置吧,待左都督回京之后,另行询问。”
朱允炆起身。
“退朝。”
内监喊道。
文武大臣跪拜行礼。
朱允炆回到后宫,将程济的奏折交给刘长阁,说道:“派个人,将这份奏折送给李增枝。”
刘长阁连忙去安排。
朱允炆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李增枝一心向着朱棣,现在他的命,便握在自己手中。
可自己不动他,只是告诉他,臣服于自己,才有出路!
当然,敲打的可不止是李增枝一个,还有李景隆。
武英殿,解缙求见。
朱允炆批好一份奏章,说道:“户部最近很难啊。”
解缙苦涩,连忙说道:“皇上,新军之策,推至北平,耗费可是不小。再加上轻徭薄赋的政策,来年,户部的日子怕会更加难过。”
朱允炆不以为意,说道:“帝国总是在前进的,开源节流,总还是要的。如今官员数量庞大,机构臃肿,总这样是不行的。”
解缙自然看得清楚,只是太祖朱元璋时期治理朝政,总是喜欢分权,分权。
分权的结果,那便是弄出来三套管理班子,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你制约我,我制约他,他制约你,大家谁都压不了谁,谁也管不了谁。
关系好,碰个面,喝个酒,意见一致,问题就解决了。
关系不好,你摔杯子,求人祖宗,也是不理你,脸一抬,这事老子不同意,你能咋滴。
按照规制,你还真不能咋滴。
你一个布政使司管流民,啥,需要军队帮忙,凭什么帮你?
你算老几?
没有朝廷命令,一个兵都不给你出!
机构多了,官员自然多了。
毕竟不能当光杆司令,家里有个亲戚,来,来给当差。什么,老婆家的二姨妈还有条狗,拉到衙门看门。
人多了好啊,前呼后拥,威风八面。
可是人多了,这朝廷支出也多啊,毕竟需要发俸禄的,虽然老朱定的俸禄不多……
一个地方,主官和各司官员,便有数百人,加上各级官吏,少说也有几千人。
基数大,乘以再小的数,也是大数。
朱允炆一直想要改变这一点,但苦于登基时日太短,煽动那么多人,很容易出问题。
解缙听出了朱允炆的意思,说道:“皇上,精简机构是可行的,只是,不可操之过急。臣以为,当务之急,还是藩王之事。”
朱允炆看向解缙,缓缓问道:“你认为,燕王还会动作?”
解缙面色变得严肃起来,深思之后,说道:“皇上,燕王可不是一个容易屈从的人。一旦他返回北平府,必会掀起风浪。”
“哦?如此布局之下,他还敢冒险行事?”
朱允炆饶有兴趣地看着解缙。
解缙重重点头,说道:“皇上,燕王擅兵事,若是让他找到破绽,必会雷霆出击。要知道,冒险的事,燕王做得并不少啊。”
朱允炆在武英殿中踱步思索。
解缙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朱棣的野心很大,加上他是朱元璋的儿子,而朱允炆,却是朱元璋的孙子!
朱棣不服自己!
他渴望拿走皇位,拿走他认为应该属于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只是,自己多番举动之下,朱棣还有勇气与自己为敌吗?
“他,不缺勇气!”
朱允炆皱了皱眉,对双喜说道:“召宁王。”
解缙不理解地看着朱允炆,朱允炆却淡然一笑,示意解缙不必紧张。
朱棣一个人的兵马,是成就不了大事的。
他需要盟友,而他的盟友便是宁王朱权。
只不过现在,朱允炆打算彻底收服朱权,让他为自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