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 潮水潮 > 第十六章 天龙盘柱鹤依花(十)

第十六章 天龙盘柱鹤依花(十)

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潮水潮 !

    ——————————————

    开饭上来,唐世科黄美琴和老程一家坐下吃饭,三处的同志们等他们吃完饭,集体捧上酒杯敬酒,正在热闹,张元元等人步行过来刚好赶上,大家一阵热闹,黄美琴与大家共饮几杯后和小林医生走在一边说话,突然看见,附近陡斜山坡光秃秃石头旁,不少山民以及一些少数民族同胞,背篼落地斜坐在草地里向这里安静观望。

    她不解地问道:“林医生,这些农民在干什么?”

    林医生道:“刚才我已经问过了,有些人早听说你们的车子明天开始从这里发车,后来得到乡里正式通知,今天从河对岸过来准备搭车,有些人则是路过留下来看热闹,咱们这里,有今天的热闹实在难得。”

    黄美琴道:“明天坐车,今天要在这里住一晚了。”

    林医生道:“这里有的是干打垒房子,老乡们随便住。”继而自言自语道:“这里人住的很分散,远山远水一家不挨一家,三处却是中心地方,我们平时盼人多,盼着有几分热闹,但是山民们没有王法得很,人一多喝酒打架爱出事,但愿今日热闹起来了,不要来些打呀杀的事情。”

    黄美琴静静地观察,发现山民们男女老幼衣着简朴,表象很是老实,看上去和其它地区农村人没有什么区别,少数民族同胞更是自己单独在一起,咀嚼干粮,但把林医生的话默默记在心上,说话间那边酒已经喝完,张元元老程一伙人将三处留守处周围打探一番。

    张元元走过来道:“黄嬢嬢,车停在三处办公室院子里面好得很,有三处的人值班,放心吧。”

    张主任道:“我们办公室院里腾出一间房子给你们住,这样大家在一起好照应。”

    唐世科和黄美琴颇觉满意,等张元元离去,唐世科将车在留守处停好,看看这个大院,四下修建得很是齐整,留守人员一家家相挨紧密,一条大土狗睡在墙角,一直站在地下的留守处一帮人静静地看着。

    张主任道:“晚上我们派人值班,您放心吧。”唐世科心里感觉再好不过,此时天色已近黄昏。

    黄美琴对老程道:“麻烦你叫那些山民来买车票。”

    老程笑呵呵道:“早知道要进行这个手续,已经准备了,看看我门前大方桌,你便在那里卖票吧。”双手捂成喇叭大嗓门向四周喊叫一圈,山民们快速聚拢过来,在方桌前按黄美琴要求静静地站成一队,依据次序逐个买车票。

    唐世科过来看看不到二十人的队伍忍不住笑了起来:“如此荒凉的地方,统共那么几个人站什么队伍哟。”

    黄美琴笑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笑嘻嘻大声对站队的山民们道:“以后这里就是你们排队买票的地方,只要在这里老实排队,不管人有多少我只卖这里的票。”她金丝眼镜气质绝佳,完全不同于乡人的打扮,眼镜下美丽的容貌叫乡人发愣,这句话当时说说不觉得什么,但以后山民便在这里自觉排队买票,形成一景。

    唐世科心里暗笑一声:“这样荒凉的地方,今后能够保证我的营运客源吗?”

    ,,,,,

    万事开头难,这话一点不假,看上去很是简单的事情,其实蕴含着太多的不容易,生活上没有水没有电,天黑便以蜡烛为伴,营运在荒凉地方刚刚开发,每天发车乘客很少,要通过乌栗和修文的搭载后才能装满,等唐永洮从外地进修回来与肖美儿同来探望,父母在这里已经营运四个月了。

    ,,,,,

    唐永洮好奇地问:“爸爸,这里只有四五家小商店,三十多户人家居住,太也荒凉了点。”

    唐世科哈哈一笑道:“我刚来的时候这里只有老程一家,咱们定在这里,山里人出来坐车要头天来,便有不少人干脆在干打垒里建窝棚,慢慢的有很多人住下来,为了应付这里人的吃食,有几家人便开了商店和小馆子,儿啊,本来没人的地方因为咱们的到来变成了小集市,却是我始料不及。”

    肖美儿咂舌道:“偏避地方变化这么快,刚来的时候真是太寂寞了。”

    黄美琴笑道:“这就是交通给地方带来的繁荣,今天听说又有几家山民要搬过来住了。”

    唐永洮点头笑道:“老爹老妈辛苦了,在那里吃饭呢?”

    黄美琴道:“原来是老程家,后来我和你爸嫌他们老是使劲吃辣椒,看看每天收车回来也就五点钟,自己做饭有时间,自己做了。”

    唐永洮环顾房子内部,大床桌子厨具擀面板俱全,刚刚生着土炉子火苗正旺,挽挽袖子道:“我来擀面。”肖美儿打开带来点心卤菜铺开。

    ,,,,,

    唐世科和黄美琴在乌栗三处小地方,冬去春来一待三年多,这里发生过太多感人难忘的故事,纯朴的当地山民给了他们太多的关怀和支持,他们除了为海儿结婚耽误半个月,至始至终便没有离开三处留守处,由于他们的营运,将三处留守处原本十分荒凉的地方变成山间小城,乡民自发在此挖出几眼泉水,干打垒房区歌舞升平鸡鸭成群,随着当地私人营运力量的加大,另外有两台客车加入到这里的营运中来,尽管这样客源仍很充足,赶集时候更是人满车小。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看看年届花甲,国家有规定,六十岁的人不得再行驾驶大型客车,唐世科不得已,将保养良好的车子,原价两倍卖给了望眼欲穿的王瞎子,他说:“乌栗这里的人民对我实在太好,你答应在这里最少跑一年,这台车卖给你。”乌栗到贵阳的道路上,王瞎子挤挤眼睛开始奋斗。

    说到这里读者可能犯迷糊,车子只有越用越不值钱,怎么还升值了?

    此事只有外行才问得出来:最初跑营运国家给政策,后来私人营运市场繁荣,跑营运便要办理各种资格证,进入家有中巴累死全家时代,获得一块线路牌需要不少钱的年代。

    王瞎子搭了个现成,有车有路牌有线路,交钱立刻投入营运那是宝贝疙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