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农家记事 !
还是因着今年春节要比往年来的略晚一些儿的缘故。
年三十的烟火,正月十五的灯。
元宵佳节还未至,时令就已是不声不响的一路小跑到了冬九九中“开河七九”的第六天上了,雨水节气也就在这般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热闹中无声无息地翩然而至了。
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果然就如以往的好些个年份一模样,就在雨水节气的前一天半夜,晴朗了大半个正月的天空忽的阴云覆盖,半颗星子也无,丝丝缕缕又缠缠绵绵的春雨就在整个大地俱都沉睡之际从天而降。
家里的小字辈们不知怎的又忽的迷上了花灯,一窝蜂的,牌也不玩了,棋也不下了,就连骰子都收了起来。
从正月初七八开始,就兴兜兜地窝在了一起张罗着竹篾、宣纸、蜡烛、浆糊、绳线这般制作花灯的各色物什,忙兜兜地扎起了各色花灯来。
会削的削,会裁的裁,会画的画,会扎的扎,通力合作,待合力做出了骰子灯、圆灯、兔子灯之后,四堂哥几个又寻思着做起了走马灯来。
虽然知道大概的原理,可这其中的分寸和窍门却不是这么容易掌握的,几个小小子凑在一起试了一回又一回,当然是以失败告终的。
哪里知道盼星星盼月亮的,好不容易就到正月半,好大放光彩了。
天公不作美。
而且还是怕甚的,就来甚的。
果然雨水“闹”元宵。
从正月十三的“上灯夜”开始,公鸡叫过两遍,天蒙蒙的还没有半丝亮儿,天空中就开始飘飘洒洒地落雨星了。
又经历了原本正月十四的“试灯”,十五的“正灯”……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八的“落灯”,时而淅淅沥沥,时而淋淋漓漓,甚至于时而还滂滂沱沱的雨水,就这样不管不顾连绵不尽地伴随了连头搭尾巴的整个元宵节。
天潮潮地湿湿,直叫人乍喜还忧。
喜的自然是“七九开河,八九雁来,九九闻雷”。
天一生水,万物萌动,靠天吃饭的庄户人家就又有了奔头了。
而忧的,自然不会是一整个元宵佳节期间始终未能出门逛花灯,只在家里头吃了一碗又一碗甜咸汤圆,只能窝在屋里猜谜取乐的缘故。
而是不但正月十七这日下半晌,方案首如约带着护院、管事,驾着马车过来秦家的时候,就正好赶上了一场滂沱大雨,冒雨而来,学着驾车的方案首即便穿了蓑衣都被浇了个半透的缘故。
而且翌日一大早,大堂哥跪别长辈,同弟妹们告别,动身离家的时候,亦是冒雨前行。
花椒不晓得方家那厢是否担忧,反正自家阖家这心里头俱是百般踌躇不舍的。
雨天出行,这也实在太作孽了。
尤其秦老娘,让大堂哥缓缓再行启程的话儿都到了嘴边了,不过到底还是咽了下去。
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了,就万万没有推三阻四七担八挪的道理了,这样的风雨,还是经受得住的。
只能给大堂哥再多带上两身还算簇新的蓑衣斗笠以及木屐子,又连夜烙了面饼、炒了炒米、多熬了些不容易放坏的路菜。
大堂哥看在眼里,就特地抽空挽着秦老娘做小儿状,逗得秦老娘开怀。
方案首看着就长松了一口气。
别看他面上水泄不漏,可这心里头却是实在担心事到临头,秦家的一干长辈又舍不得放行的。
因着他自个儿是经历过一回的。
本就一万个不同意他在这时候外出游历,指望他一鼓作气再中个解元的母亲,虽然迫于父亲祖母的压力,不得不松口。
可在商定出行日期时,却是翻着黄历,碎碎地念:“正月半过后又是二月二,二月二过后就是观音诞,观音诞过后还有清明节,然后上巳节、浴佛节……你是咱们家的长房长孙,如何能不在家。”
何况大多都是“行孝”之事儿。
要不是有祖母快刀斩烂麻,他不知道还要多费多少周折,才能叫母亲松口的。
……
正月十八,宜出行,这是方家老太太亲自瞧中了的吉日。
家里头,一干长辈们只将大堂哥方案首一行送到了大门外,小字辈们却俱是早早就披上了蓑衣戴上了斗笠,一径送到了小村外。
渐渐止步,看着渐行渐远,从大到小,渐渐缩成了一个小黑点儿的大马车。一阵风猛刮而过,眼前白纱袅袅,一片朦胧。
一切云情雨意,好似宛然其中。
只不过老天爷的安排真个从来都只有叫人出乎意料的份儿,当天夜里,绵绵细雨忽的戛然而止,风停雨歇,第二天一大清早,日头更是一跃而起。
自是叫人颇有些啼笑皆非,又长松了一口气的。
天气复又晴朗了起来,一过正月半就开始慢慢收心的小字辈们已经得上学去了。
长辈们却还得继续忙着起收东头园子里的三茬白芹,待到将近两万斤的白芹俱都收拾妥当出运上船。
而秦连豹因着县廪生的身份,答应了要替崇塘镇上好几个考生具保,所以赶在二月初九之前也将要前往莲溪,至礼房考场当堂认保的时候,已是将近两旬后的事儿了。
家里头终于收到了大堂哥的信。
是民信局里早已熟识了的身穿青衣的小伙计送上门来的,还未进门就从褡裢里取出一封厚厚的书信,拿在手里都没扬得起来,又捧在了手里,才高声道喜:“贵府大公子有信来!”
还好奇道:“只这信怎的是从京口寄出的?您家大公子不是在莲溪方家的学堂里念书了的吗?”
花椒也是家里有书信进出后这才大概其知道,这会子的民信局其实都是私人经营的赢利机构,是明州帮商人的首创,业务大致包括寄递信件或是物品。
各家民信局之间通常还都联营协作,算是构成了民间的通信网。
也算是真正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
大堂哥在莲溪方氏家学里念书的事儿,除了两头周家湾、漏斗湾的乡邻们俱都知道些许的,其余也就姻亲故旧的知道丁点儿了。
可旧年不出一月光景就传扬的整个崇塘街知巷闻,以至于上门说亲的人又多了两三成,而且开口就是问起方氏家学来,就是从民信局走漏的消息。
而听到动静,方才下课的花椒姐妹从花厅直奔而出,缩在堡墙后头竖着耳朵听。
茴香丁香同香叶自是高兴的不得了,他们可是天天都在家里头掰着手指头算着大堂哥同方案首的行程的。
而花椒一听“京口”二字,却是浑身汗毛都竖起来了。
从西跨院赶过来,脚程比花椒姐妹还快的杜氏接过书信,笑盈盈地向那小伙计道谢,又随口解释道:“我家大郎外出游学了。”还道:“说是每到一地儿都会写信回来,您局里要是接了信,还烦请小哥儿先送我家。”
说着还掏了十来个铜子儿,直接塞进了小伙计的褡裢里:“辛苦小哥儿了,点碗好茶吃吧!”
清脆的铜子声此起彼伏,把小伙计欢喜的直搓手,连连保证:“婶子您放心,大公子一来信,我保管头一个就给您送来。”
说着就欢欢喜喜往下一家赶了。
秦家这厢迫不及待的拆开信。
同之前大堂哥从莲溪写回来的书信一模样,也是大号的信封里头装着五六封寻常大小的书信。
除了有分别写给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的、叔叔婶娘们、弟弟们、妹妹们的之外,还每每会有特地写给秦连豹的,有两回还有特地写给花椒的。
只这回却果然就有一封特地写给罗冀文启的。
花椒下意识地就将这封信攥在了手里。
一旁茴香已经拆开了大堂哥写给秦老娘秦老爹的信封,在给眼睛已经不大好使的秦老娘读信了:“祖父祖母膝下敬禀者:我同方大哥现已行至京口,一路官道,白天赶路,晚上投宿驿站,一切平安。期间我们还在长塘湖停留了两天,果如祖父所说的那样……”
然后大堂哥也写了一封近乎一模一样的给花椒姐妹,不过却同妹妹们说了番百里外长塘湖的景致:“白鹭、黄雀、獐鸡、野鸭遍地都是,那才是真正的飞起不见天,比之莲花荡还要壮观……”
大堂哥弹弓在手,百发百中,一连打了十来只野味儿。再加上方案首尝试着打了两三只,还有跟随的回事处管事同随待处的护院也试了一回,上集镇卖给贩子,他们四人几天的开销就挣出来了。
香叶听着惊叹不已,瞪圆了乌溜溜的大眼睛直道“大哥好厉害!”
丁香读的却是口水都快滴下来了。
只花椒暂且还没工夫理会这则,攥着大堂哥写给罗冀文启的书信,心里头就跟揣了只小兔子似的。
好不容易等到东头书院里罗冀文启下课,又熬过了午饭,才同茴香打了声招呼,一溜烟地拉着他们二人回了屋。
郑重地将已经摩挲地略有些皱巴的书信递到他们手中,点着小脑袋告诉他们:“二表哥,文启哥,这是大哥从京口寄给你们的。”
其实在那天家里头说到“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这个话题的时候,花椒是亲眼所及文启同大堂哥眨眼睛的。
一时有些诧异,只略一思量,花椒就有些明白文启的用意了。
眼珠子一转,就眨巴着无辜的大眼睛缠上了当时一言未发的大堂哥。
大堂哥看着小尾巴似的跟着自己的花椒,哭笑不得,哪里不知道她的小心思,不禁点着她的腮帮子好笑道:“小丫头可真是个机灵鬼!”
倒是没有再说甚的,转身就领着花椒去找正在屋里候着他的罗冀文启。
罗冀文启看着拉着大堂哥衣袖的花椒,也习以为常的没说甚的,罗冀还拿了酥糖出来与花椒吃。
文启也不避讳花椒,就直言拜托大堂哥,若是能往西走的话儿,说不得就会路过他们二人的家乡京江京口。
“所以,我们就想请大哥若是方便的话,替我们留心一二家中的消息……”
果然不出花椒所料,正是她猜测的这般。
而大堂哥亦是大概其知道罗冀文启二人的身世的,也知道他们的大概家乡。所以在文启朝他眨眼睛的时候,心里头就已是有些隐隐知道他们的用意了。
自是没甚不可的。
他同样也是知道秦连豹曾答应过罗冀文启,等他们二人再大一些,就带着他们回去京口寻访家人。
毕竟路途遥远,罗冀文启年岁又小,文启的身子还是不如人,这两年上怕是不得成行的。
可同时秦连豹,还有秦老爹等人又有些担心,世事变幻,也不知道三五年之后,京口又是哪般光景了。
这回若是能够趁着游历的机会,替罗冀文启寻访一二,自是再好不过的。
一口应下,更是道:“你们两个可还记得家中情形,最好能够写下来,我想办法打听一二。”
而罗冀文启,尤其是罗冀,当初遭难离家的辰光本就年纪很小,再因着渐渐长大,时日愈久的缘故,小辰光的事情哪怕再想记住,也已是忘了多半了。
只能让记性相当不错的文启帮他记着。
直到旧年开始识字,又头一回听说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儿,这才恍然大悟。
赶紧将自己唯一记得的家人,同文启帮忙记着的一些个情形一条一条的记录下来。
文启看着,也学着罗冀的样子做了记录。
这会子大堂哥一说,两人赶忙就重新抄录了一份出来交与大堂哥。
花椒看着就松了一口气。
树高千尺不能忘根。
没有人比她更知道背井离乡的痛楚。
若是罗冀同文启都能找到家乡找回亲人,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值得努力。
又忽的想到了小和尚。
捏着酥糖就找到了正在趁着午休工夫帮着家里拾掇菜地的小和尚,把大堂哥顺路会替罗冀文启寻访家乡的事儿告诉他知道,也直截了当的就问他:“和尚哥哥,你家到底在哪里?要不要也写下来,让我大哥帮你留心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