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 农家记事 > 第二十七章 自救

第二十七章 自救

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农家记事 !

    东次间里心思各异,而这厢厢房内,花椒也从三堂姐丁香那听说了事情经过,不过只有前半段,又惊又喜又是担心之后,到底还是觉得痛快的。

    这位伯祖母,貌似还是有点子小家底的,毕竟以往就时常听说她是能从族伯手里抠出银子来的。这样一来,袁氏和一众小姐姐们的日子自是要好过一些的。

    丁香亦是高兴的,不由小声同姐妹们嘟囔道:“这就叫恶人自有恶人磨!”

    话音刚落,想想这话说得不对,族婶可不是什么恶人,而是大大的好人,忙改口道:“错了错了,这应叫做当是恶人就该用雷霆手段,省得她总拿旁人的谦让当做是怕了她!”

    大堂姐莳萝就拧了她的耳朵:“这又是打哪儿听来的浑话,长辈也是你能非议的?”瞧着她都头疼,挥苍蝇似的赶了她出门:“去去去,有这工夫力气在这嚼舌,还不如挑水去!”

    丁香就背着姐姐吐了吐舌头,不过这事儿正是她求之不得的,蹦跳着就出了门:“我去我去!”

    留下莳萝又好气又好笑,却是拿她没有半点法子。只看着她这般雀跃的模样,心里头到底还是感到些许安慰的。

    随着又一批受到惊吓的附近村民涌入崇塘镇,原本还勉强能够稳得住人心的崇塘镇已是彻底崩盘了。

    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别说一干妇孺了,就是老少爷们都躲回了家中了。街面上零丁几个行人,亦是行色匆匆。

    可谣言却像长了翅膀一般,瞬间飞遍了崇塘镇,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山崩了,就要涨水了。有的则是说山崩了,地龙就该翻身了。

    总之都是要命的事儿。

    巡检司几番辟谣,都没有任何用处。而且随着又有几处山崩内涝的消息传进崇塘,就更是全镇恐慌了。

    好像下一刻,崇塘镇就会瞬间沉没一样。

    秦老爹却通通不信,并没有给扑面而来的各色谣言冲昏了头脑。心里觉得,说到底还是这暴雨不停的缘故。便让秦连豹兄弟去街上买来水缸瓮罐,开始挑水蓄水。就是防着一旦洪水袭来,污了井水不能吃用的时候,不至于断水。

    家里人都吃够了干旱缺水的苦,自是没有二话,宁可日日淘换水缸里的饮水,也不肯坐以待毙。

    也是幸而早有先见之明,巷弄里就有水井,挑起水来自是方便的。

    日升月落,又是一天过去了,瓢泼的大雨闷头闷脑的下了一天一夜,却是一停未停。

    一大清早的,秦老爹又领着儿孙把行李收拾起来尽量装箱装车,却是做着最坏的打算了。

    景况确实已经很坏了,花椒时时刻刻盯着不放的墙角的暗沟,一天里总有好几次都是咕嘟咕嘟的,却不得渗水。叔伯们通了好几回,效果都不甚明显。总是不过几时,天井之中就开了河了。

    不光如此,小小子们住的那间厢房,白日里还好端端的,夜里突然就开始渗水。起初只有屋顶一角滴滴答答的沿着墙砖渗水下来。可不过一夜光景,或是风大雨大的缘故,已是有四五处砖瓦在漏雨渗水了。哗啦啦地往下漏雨,哪有这么多瓦盆过来接水。不消多长时间,厢房里也开了河了。

    可这样的暴雨天,明知道哪里漏雨,兄弟几个也都会拾瓦,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根本修不起来。

    几个小的就被安排坐在小板凳上,往外舀水。

    而就在这一天,也就是暴雨倾盆的第六天,傍晚,巡检司再次召集大量男丁充作夫役,筑坝围圩。

    这已经是巡检司短短六天之内第二次召集夫役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住崇塘镇。

    可正如秦老爹之前猜测的那般,随着暴雨倾注不止,莲溪县内所有的塘坝河港全部溢洪,却没有任何出口可以泄洪。所有人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莲溪水位持续上涨,即将漫过高近三尺的堤坝破漫圩堤。

    许许多多的男丁再也坐不住了,纷纷走出家门走上堤坝。

    像是礼诗圩姚氏这样的大族,更是举族男子出动——就在前一天,礼诗圩的圩堤已被溪水漫过,村子到底没有保住,留守村中筑坝的一众男丁俱都逃了出来。却是一歇未歇,又投入到了崇塘的保卫中。

    而秦家除了留下年仅十三岁的秦传根看守门户,就连未满十六岁,还不算成丁的秦连凤也应巡检司的召集,去了堤上。

    自不是贪图那每日给银三分、口粮米一升的役钱。

    虽然这笔役钱在这样的灾荒之年确实称得上丰厚,可更重要的是谁都知道,若是保不住崇塘镇,也就护不住家,也就保不住命了。

    家里的男丁吃住都在堤上,家里的这一串儿小小子瞬间长大,再不玩笑。由秦传根领着,白天黑夜轮流看守门户,一点点动静都不肯放过。叫家里的妇孺既是心疼,又是欣慰。

    一天又一天,这场暴雨已是接连下了八天八夜了。

    就连花椒等一干妇孺,夜间睡觉也再不敢脱衣脱鞋,俱是和衣而眠。

    而家里的粮食虽则还能撑上个十天半月的,可木柴却已用之殆尽。姚氏几个往七甲的柴市去了几趟,才知道供应着莲溪县大半柴炭的塘桥镇已是破漫圩堤、洪水围镇了。别说一柴一炭了,就是人都出不来。

    暗自心惊,可更叫人无奈的是,再这样下去,家里头老老少少说不得就只能生嚼米面了。

    长辈们俱是担心,大人还则罢了,可这么些个孩子,谁受得住这个。尤其花椒,大病尚未痊愈,哪里吃得下生米。

    花椒却什么都不在乎了,只是盯着那排水的暗沟。却发现,咕嘟咕嘟的,竟是往外翻水了……

    而就在这一天,崇塘周遭能取来用于筑坝的土石俱已用光,巡检司只能派人敲锣打鼓大街小巷的广而告之,收购民间砖料,用来筑圩围坝。

    更是头先就把南北大街、东西横街上用来铺面的大条麻石全部起了,运上堤坝。

    就有人家跟着把自家房前屋后,或是垫桌脚或是压腌菜缸的青砖石料往堤上送。

    也不是真个为了钱,而是不拘多少,总是聚少成多的。

    就是秦家租住小院的主家,也带着人过来拆掉了院内南墙旁的一小方花坛,直接就把拆下来的一车砖石送上了堤坝。

    就这样,镇上的百姓开始倾尽一切可能拆卸着筑坝所需的砖料。拆到后来,有些人家把灶台都给拆了。总归已是没了柴火,生米都嚼上了,还要这灶头做什么!更甚至于到了最后,还有人扒起了自家的房子。

    那主家过来探望秦家人时也说,若不是房子租给了秦家,厢房这样漏雨,还不如扒了送去筑坝。总好过到时候被洪水冲垮,那才叫一个窝囊。

    ps:收藏翻倍了,虽然是基数太少的原因,但还是很高兴呀,多谢姐妹们了,不过还是要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