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 回到明末搞基建 > 第二百零四章 重视农耕,推广玉米

第二百零四章 重视农耕,推广玉米

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回到明末搞基建 !

    思想委员不负责具体军事指挥,只负责士兵们的思想教育工作,领导部队学习先行社的思想,教育士兵们忠于赵大帅。

    现在的情况是,第二军团赵春发留守强地,负责东线防守,并负责训练三千强地军。

    第九军团刘飞,??负责驻守东城煤矿,并负责强地西线防守。

    第三军团李二蛋驻守归化城。

    这三个军团,只是先遥控任命组建,在理论上成立。

    赵诚身边,有包括亲卫军团在内的七个军团。

    其他六个军团,都是千人的编制。只有亲卫军团,??人数最多,??没有上限。

    军团整编成立之后,就是盛大的阅兵式。

    步兵率先而行,??以军团为单位,排着整齐的队列,在演武场前走过。

    军团长走在军团的最前列。

    走过看台的时候,同时换做正步,右臂高高举过眉梢,行个军礼,双目炯炯有神,一脸崇拜而狂热地注视着赵诚。

    就是台上的这个男人,带领他们吃饱了饭,穿暖了衣,带着他们打胜仗。

    军人都是有荣誉感的。

    哪怕烂到家的明军,从心底也是不愿意打败仗的。

    而赵大帅带着他们,战无不胜,??并且每战都是以极小的代价,完胜敌军。

    在他们心中,??赵大帅就如同神祇一般。

    “将士们好!”

    赵诚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全场。

    “赵大帅好!”

    将士们齐声怒吼。

    “将士们战无不胜!”

    赵诚声音铿锵。

    “赵大帅战无不胜!万胜!万胜!万胜!”

    将士们的吼声,??犹如闷雷炸响一般。

    轰隆隆!

    在步兵之后,??是骑兵。

    数千骑兵,马蹄践踏,地面震颤。

    “赵大帅战无不胜!万胜!万胜!万胜!”

    骑兵战士们手握马刀,背着步枪,高声齐吼。

    在骑兵之后,则是炮兵部队。

    夏尔马拉着拿破仑大炮,现在是叫做赵大帅炮的,车轮碌碌,一排排驶过。

    步兵,骑兵,炮兵……

    征讨军绝对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军队。

    征讨军正式成军,数千民兵,编入正式军团。

    步兵装备统一,一律是灰色布军装,李-恩菲尔德步枪,一支左轮手枪,一支匕首,一排木柄手榴弹,一条子弹链缠在身上,??水壶,被子,干粮……

    干粮既包括压缩饼干,又包括牛肉干。

    步兵也都有马骑,方便快速机动。

    骑兵除了步兵的装备之外,另外还有马刀,选的都是擅长骑射的人,稍加训练,就能骑兵冲锋。

    阅兵结束之后,第一军团牛大力,第四军团于虎,直接出发,进攻铁岭、安乐、开原。

    他们得到的命令,是必须把铁岭这块养马地牢牢掌握在手中。

    第五、第六军团,向南出发,目标是辽阳、海州、盖州、复州、金州一线。

    辽阳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经略东北的据点,拥有两千年的历史。

    明朝时期的辽阳也是整个辽东的指挥中心,城池坚固,兵强马壮。

    金国在定都盛京之前,努尔哈赤就曾经定都辽阳。

    辽阳还在女真人的手中,那盛京的防卫压力就会非常大,就要时时刻刻担心女真大军的偷袭,就没法好好搞生产建设。

    所以,赵诚一方面要抓生产建设,要有稳固的后方,不断提供生产力,创造财富。

    根据地稳固,打仗才能有持久力。

    另一方面来说,必须要不断四处征战,尽快拿下整个辽东。

    第七、第八军团则是往西打,目标是扫荡金国大军,保证从盛京到归化城之间道路的畅通,并且,为盛京到归化城之间的基础建设大军,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

    赵诚亲自统辖亲卫军,坐镇盛京。

    盛京必须要经营好。

    但盛京并不适合作为政治中心。

    原因很简单,这里太偏安了。

    而且,人口太少。

    辽东相对于中原腹地来说,人口本来就偏少。

    建奴野猪皮占领辽东之后,大肆屠杀,再加上人口外逃……导致辽东人口更少。

    虽然说,这些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很注重人口数量,从外地掳掠来不少青壮,但人口数量依旧不足。

    想要搞好基建,发展出一个强大的文明来的话,人口数量是基础。

    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工业文明是发展不起来的。

    比如现在,赵诚下令招揽人口,但辽东一带,着实没有多少流民。

    这里土地和人口的矛盾本来就没有那么尖锐,流民又被鞑子们杀了一波又一波……

    所以,效果并不理想。

    周围的卫星村,还没建起几个来。

    “这要是在山陕,或者是河南……啧啧!”

    赵诚啧啧舌。

    现在的山陕一带,天灾连年,流民遍地,只要给口饭吃,就能招揽到大批流民。

    唯一需要顾虑的是,卢象升的天雄军现在正在山陕一带剿灭流贼。

    天雄军无疑是崇祯朝最能打的军队之一。

    而卢象升又是对朝廷忠心耿耿。

    征讨军进军山陕,肯定会跟天雄军发生正面冲突。

    “卢象升是难得的雄才啊!如果有机会的话,最好把他收拢在身边。”

    崇祯朝文武,赵诚佩服的人不多,卢象升绝对算其中头号。

    ……

    盛京城外。

    一群群流民正排着队,接收安置。

    “敌敌畏少倒一些,多了浪费,而且人容易中毒!大帅爱民如子,你们应当体恤大帅的苦心!

    只要来了,就给房子住,给地种,还能有吃的,有粮种……除了咱们征讨军的地盘之外,天下哪里还有这样的好事?

    你们都要记住了,这是大帅给你们的恩惠!如果你们是个感恩的,以后世世代代都要记着大帅的好!”

    苗旭带着两个文吏,身后跟着几名护卫,在城外劝勉刚刚收拢的一批流民。

    现在,他是大帅府民政署的民政使。

    大帅在大帅府下设了七个署,分别是保安署、民政署、教育署、财政署、廉政署、司法署和工业建设署。

    苗旭被任命为民政署署长。

    在接到任命的那一刻,他兴奋到差点跳起来。

    大帅府这个叫法很新奇,但是,苗旭一眼就看出其中的门路来了。

    如果大帅将来称帝的话,这大帅府下面的七个署,不就相当于是朝廷下的六部吗?

    民政署……就相当于是户部啊!

    嗯,严格说起来,是民政署和财政署合起来,相当于是户部。

    但是,又不尽同。

    因为民政署,还管理着百姓户口,安民乐道,农耕等。

    说起来,民政署比户部的权力,并不小啊!

    当然,管不到钱,似乎就没有那么肥了……

    这又有什么关系?

    苗旭从一介穷书生,到跟着大兵入户做登记的小吏员,再到逆产管理评定委员会的委员,然后是现在民政署的署长。

    短短时间,接连擢升,可以算是步步登天了。

    苗旭简直是太满意了!

    他现在一股心劲儿,就是要把事情做好了,要让大帅满意,他完全没有贪污的想法,所以,差事肥不肥的,他也不在乎。

    跟着大帅,将来封侯拜相,名垂史册,这才是读书人的终极梦想。

    苗旭心里热乎乎的。

    这几天,他城内城外来回跑,劝勉农耕,安置流民……

    忙上忙下,却是满足无比。

    “人口都要登记好了,要查他们的老乡,找他们的老乡验证。尤其是那些不带家眷来的,更要验证仔细了,防止奸细!”

    苗旭特意叮嘱着。

    刚来投靠的流民,第一步就是要洗干净了,都给发干净衣服。

    当然不是白给的,不是免费赠送。

    提前说好了,这是大帅府赊给大家的。

    等大家安定下来,挣了钱之后,连本带利都要还。

    “大人,大帅给我们田地,赊给我们种子,赊给我们耕牛和犁,我们都感激着呢!大帅真是活菩萨下世啊!但是,能不能给我们麦子种子,或者是稻谷也行。我们不想要这叫做玉米的啊!

    哪怕把这租子往上提一提,我们也都认。税收一成,租子一成,总共才两成,这的确是有些低了。租子涨到两成,总共三成,我们也能接受……”

    一个老农推着一个独轮车,可怜巴巴地看着苗旭,晒得黝黑的脸上,堆满了皱纹。

    “你这老汉!好不识趣!”

    苗旭眉毛一挑。

    “免费赊给你的,你还挑三拣四?这玉米是大帅亲自选定的,大帅说了,你们只要按照方法,好好耕种,每亩地能产一千斤。”

    “这玉蜀黍,能打一千斤粮食?”有人小声嘀咕着,明显不太相信。

    玉米从明初传入国内,经过两百多年时间,虽然种植面积不大,但也有不少人见过这东西了,并非什么稀罕物。

    “大帅说能,那就一定能!不要那么多事,大帅租给你们田,赊给你们粮种,赊给你们牛,还赊给你们粮食吃……你们以为闹着玩儿呢?你们要是亏了,大帅的本钱和利息可都收不回来了!”

    其实苗旭心里也有点打颤。

    这玉蜀黍,产量的确比麦蜀要高一些。

    但说亩产千斤,这也太夸张了吧?

    而且,玉蜀黍的味道,可不怎么样啊!

    不过,他当然不会让人看出他的心思来。

    那些人虽然依旧有些忐忑,不太相信这玉蜀黍能打那么多粮食,但这是赵大帅的命令,他们也没办法。

    领了牲口,领了种子……

    “这玉蜀黍的种子,比咱们平时见过的玉蜀黍,颗粒要大得多啊!咱们也不指望一亩地产上千斤那么多,能多打个三五斗的,就是老天保佑了!”

    那个老农牵着牛,看着牛车上一袋子玉蜀黍的种子,金灿灿的,不由眼中又带着希翼的光芒了。

    至于玉蜀黍好吃不好吃,其实没关系。

    这年头,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已经谢天谢地了,难道还敢指望天天吃白面馒头不成?

    ……

    “我们要鼓励老百姓开手工作坊,比如制作牛肉干,就很好啊!女真人留下大批牲口,其实咱们用不了那么多牲口,可以宰杀一部分,制作成牛肉干,马肉干。”

    大政殿,赵诚在跟大帅府的要员们开会。

    现在,他已经有了自己基础的文武班底了。

    几十个文官,都是盛京一带的读书人。

    赵诚选人的要求不高,不看是否有功名,只要读书认字的,都有资格来大帅府应聘。

    这自然让一些有功名的读书人感到不满。

    如果在大明境内的话,可想而知,肯定会遭到巨大的压力。

    但在盛京,征讨军屠刀上的血还没干呢!

    那些读书人自然不敢闹事。

    所以,赵诚的政策倒也顺利。

    来应聘的读书人,足足有数百人之多。

    赵诚亲自面试,从其中选出了这几十人。

    古代读书人本来就少。

    又是从十个读书人中,才能选出一个来。

    可以说,是精英中的精英。

    现在赵诚要做的,就是把他们带在身边,让他们看看他是怎么做事的。

    在实践中学习,渐渐跟上他的步伐,理解他的思想。

    “大帅,属下有话说。”

    一个年轻人站了起来。

    赵诚看了一眼,这是他新任命的财政署署长,叫做马柱国。

    对马柱国这个人,赵诚是有些记忆的,这也是历史上的一个牛人。

    在顺治朝,清军入关之后,马柱国是首任两江总督。

    而且,他干得还不错。

    清军入关,因为占领江南时的一些极端手段,驻军跟当地百姓关系一直不和睦。

    马柱国安抚百姓,很快使军民之间相安无事。

    马柱国身为汉人,在满清入关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他本身出生在女真人统治下的辽东地区,所以,那么做也算是无可厚非。

    赵诚本来以为,像马柱国这样的人,应该跟着范文程跑了才对。

    在面试的时候,突然看到马柱国的名字,颇为惊喜。

    问过之后才知道,此时的马柱国,才刚刚十九岁,正在文馆任职,这算是非常清水的部门。

    而且,他还没有参加皇太极组织的科举,还没有中举。

    他全家在盛京,上有老父老母,没有余粮,也没有钱……像他这种人,根本就跑不了,跑出城去也会饿死,所以只能留下来,听天由命。

    然后,就被赵诚给捞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