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 后宫新旧录 > 第43章 生当复来归(五)

第43章 生当复来归(五)

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后宫新旧录 !

    当王季昌诸人被解开镣铐,又拿到武器,在望楼王宫看见一身血污的孟昱时,震惊得无以复加。

    彼时,宫中已然大乱。安士图召集了不到一百的手下与孟昱一道奔赴王子寝殿。宫中得到消息的守卫乱作一团,不知该倒向安士图还是保卫王子。

    大王子年纪稍长,二十来岁,听见外头嘈杂声时,还与姬妾在床上颠鸾倒凤。二王子不过十来岁,由宫人护着,吓得瑟瑟发抖。

    孟昱见众人到,顾不上多说,只一挥手,示意他们过来。一行人也不知到底发生何事,只得朝他跑去。

    待他们到近前,孟昱才压低声音说:“我杀了望楼国王,安士图已决心投向我大睿。”

    众人皆是耸然一惊,望向孟昱,以及他紧紧握着刀的手。

    就在这时,那小王子突然战战兢兢地叫了一声:“王叔?”十来岁的小孩子,又害怕又不明所以,只疑惑又信赖地望向前方他熟悉的亲人。

    那一刻,孟昱不知道安士图在想些什么,是否有片刻动摇。他只知道古话说斩草除根,而他要活下去,要带着他的人活下去,要给大睿和望楼合纵连横的机会,就决不能让安士图动摇。

    “动手!”话刚出口,身形已动。孟昱冲着小王子那个方向急冲而去。身后的人也立马一拥而上。顷刻之间,只见白光闪动。

    孟昱身形两晃,手中弯刀一出,竟是直中那小王子的胸膛。

    “啊……”童稚的,撕心裂肺的惨叫在冷硬无情的刀兵之声中格外凄楚。

    缠斗一处的众人纷纷侧目。只见那衣着华贵的小孩满脸惊惧,圆睁了双眼望着胸前的刀柄。脸上犹挂着泪。一边哭,一边缓缓倒地。哪怕这只是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因为年幼,因为可怜,那场景也狠狠地揪人的心。

    孟昱眉头紧锁,右手已放开刀柄。那一瞬间,他眼前出现的是他亲弟弟的脸。差不多的年纪,差不多的表情。他们曾经因为别人的仁慈而逃过一劫,可是眼下,他却没有一丁点仁慈留给这个十来岁的小男孩。

    “嗷……嗷……”暴怒的声音从另一侧响起,大王子像红了眼的野兽,拼命睁开周围护着的人,朝孟昱猛扑而来。

    孟昱回头冲安士图吼道:“还不赶紧动手!”

    开弓已无回头箭。

    到黎明时分,浴血而战过后,王宫里躺满了横七竖八的尸体。士兵们拥着孟昱,人人皆是满面血污,一身戾气。

    一夜之间,望楼局势大变。孟昱手刃望楼国王,又亲手斩杀两位王子,一手将安士图送上王位。

    当日,安士图南面称孤,将所有不服新王的大臣打入大牢,同时宣布将与大睿结盟,共同攻打罗摩。

    宫廷剧变,望楼国内很是人心惶惶了好一阵。朝堂之上更是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忠于先王的朝臣武将不在少数,也有读书仕子发文痛斥安士图悖逆人伦,不忠不义。前后有过几次小规模的反扑,很快便被镇压。

    尤其当日孟昱斩草除根,未给先王留下一丝血脉。朝臣们即便心向旧主,却没有一个可堪大任的人选。唯有安士图是最血脉上最名正言顺的继承者,身后又有孟昱号称的大睿八十万士兵支持,不多时,朝廷上下也就接受了这场政变。

    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谁当国王更是不关痛痒的事情。只要今年春天下够了雨,望河水一如既往得丰沛,继续过上衣食不愁的日子。其他变故,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无关痛痒。

    从赵梁毅身首异处,到一干人等皆下牢狱,这支探西域的队伍其实再不抱生还希望。都已做好客死异乡,十八年后再重来的打算。熟料孟昱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将局势彻底改变。经此巨变,众人心悦诚服不约而同地以他为首。

    安士图登上王位,自然对孟昱感激不尽。而巨变之中孟昱的沉稳狠辣又让他畏惧不已。他曾提出以国师之位封之,孟昱却没有接受,只说:“在下乃大睿臣子,自然只能接受睿朝陛下的封赠。”

    安士图唯诺诺应之,却也一直在考虑如何酬答孟昱的盛恩。

    趁安士图整理朝堂之际,孟昱同底下人商议尽快回朝报信以及搬救兵之事。

    众人只道现下是望楼新国王的座上宾,已完成任务,高枕无忧,只等将来回朝加官进爵,衣锦还乡。只有孟昱心事重重,考虑良多。

    一来唯有他们自己知道陛下虽有心攻打罗摩,却不会派一兵一卒来这望楼。再则罗摩人控制望楼已久,前段日子虽然外出,谁也说不定什么时候还要回来。一旦得知望楼现在情况,必会蓄势反扑,届时莫说孟昱这一行人,就连安士图只怕也保不住命。

    “我们的头,都还悬在刀尖下!”他的眼中,蓄满厉色,自有不怒而威的气势。

    “孟大哥,那你拿个主意,如何是好啊?”

    “我自然要留下来安抚安士图。王琦、张仲你二人即刻回朝,切记要快。到达凉州之后,张仲你留下来,和凉州守将要兵要粮,或者尽快组织一队人马来望楼。张仲你则直接回京,一定要见到李将军,向他禀报望楼眼下的情况,最好能有使臣前来驻守。”

    末了,孟昱又补充道:“一定要快,莫说我们这班兄弟,就是所有望楼人的性命,都在援兵身上了。还有就是,我估摸着这趟不容易,陛下意在罗摩,不一定愿意派兵来此,无论如何你们也得弄到军队过来!”

    他选王琦、张仲去通风报信自是有原因,此二人跟在赵梁毅身边最久,耿直义气,是值得托付之人。

    送走他二人之后,孟昱便向安士图建言,操练士兵,以备罗摩人来犯。

    安士图从前打算的是依靠大睿兵力抵挡罗摩,就算派兵出征,亦只是走走过场。不想孟昱却正儿八经要练兵。他突然生出一种才出虎口,又入狼窝的感觉。望楼虽多年来受罗摩人抢掠,但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每年固定上交金银香料,再好吃好喝伺候好散骑的罗摩兵,两国之间几乎就不再有大的冲突。抢就抢罢,起码不会死人,或者说死得不多。

    然而,孟昱一来,带着中原王朝口头上的盛情,却要望楼人明刀明枪地和罗摩人战斗。那是真真切切吃人不吐骨头的战场,修罗场!

    然而事已至此,骑虎难下。若拒绝孟昱,就没有大睿的支持。王室宗亲非得生撕了他!因此,明知孟昱这方也是布满荆棘的陷阱,却不得不闭着眼睛往下跳。

    孟昱帮着望楼练兵一月有余,那日从沙场回到住所——安士图在王宫附近赐了一座府邸给他,刚进门,就看见几人对着他挤眉弄眼,嗤嗤地笑。

    他不明所以,道:“几日没练兵,你们皮痒是不是?”

    还是王季昌厚道,说:“大人,国王来了,在偏厅等着您。还有……”却面有难色,没往下说了。

    孟昱看了他一眼:“有什么话不能说的?”

    “大人去看就知道了。”

    孟昱满腹怀疑,只得向里走去。

    背后是几个人调笑议论的声音。

    “打个赌,这回大人会怎么做。”

    “有什么好赌的!肯定是拒绝。你没见上回,我去摇铃馆,特意寻了一个上好的,那皮肤,啧啧……还有那腰……关键是,是雏儿!没接过客的!又干净又标致,我当宝贝似的留给大人,谁知,谁知他连门都不肯进!”

    “嗤……摇铃馆的人说话都能信?她说是雏儿就真是了?你当大人和你一样,见着女人就走不动路?大人出身世家,寻常女人怎么可能入得了他的眼?这回可就不一样……”

    “赌不赌?”

    “赌就赌!”

    孟昱掀开软帘,便听里面笑道:“孟大人才回来,叫本王好等。”

    “有失远迎,恕罪……”话仍在嘴边,孟昱打眼看见安士图身后跟了一个年轻女子——看穿着打扮,是望楼贵族小姐的模样。半张脸隐在薄纱后,只露出一双眼睛,大而深邃,上下两排卷翘睫毛,仿若小扇子。

    安士图脸上挂着笑,道:“无需客气。今日来是被我这侄女缠得受不了,说非得见一下大睿来的英雄。义敏之,过来,这位便是孟大人。”

    那年轻女子便上前施了一礼。

    虽隔着面纱,仍不难看出她脸上带着好奇的笑,目光更是毫无顾忌地将孟昱上上下下打量了个遍。他长相不同于望楼人,也不同于她之前的想象。他看上去不太像传言里的样子,没有五大三粗的身材,也不是络腮满面的粗糙。他身形高而挺拔,皮肤接近玉石的质地。嘴唇紧抿,不苟言笑,一双狭长的眼睛黑得如同点漆。太黑的眼睛,看上去有些冷漠和神秘。

    她无法想象他杀人的样子,可不自觉又有点畏惧他。

    孟昱还了一礼,这才带出点笑意。

    只听安士图又在介绍:“义敏之是我表兄的女儿。表兄与我自小一道长大,可惜我没有女儿,便一直将义敏之当做自己骨肉。”

    孟昱瞬间就猜出了安士图的心思。说来也奇怪,从前他对周婉玉也说不上怎么动心,但想起两人差点定亲,就觉得她跟别人都不一样。还懵里懵懂地操心过她的终身,为她和那内侍之事而大动肝火。

    哪像他跟宋扬灵在一起时,见面时真真切切地欢喜。不见时又百不知缘由地坐立不安。甚至从未想过那些感觉到底代表着什么,也从不比较和宋扬灵在一起时与跟其他人在一起时到底有何不同。因为他压根没有想过,这世上还有谁能和宋扬灵比一比。

    就是那么水到渠成的欢喜和自在。

    现在,隔了千山万水;现在,安士图将另一个金尊玉贵的姑娘奉上,他才醍醐灌顶般看透他自己的心思。

    “陛下谬赞,在下不敢妄称英雄二字。不过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若是换了我大睿任一臣子来此,想必都会比在下做得好。倒是望楼得陛下恩泽,才是万民之福。”

    义敏之在旁边好奇地问:“望楼风光好,还是大睿风光好?”

    “我大睿地大物博,土地广袤,北方有银装素裹的冬景,江南有小桥流水的烟雨,崇山峻岭、平原河流,总是丹青圣手,也难以描画。”他见义敏之脸上浮起不服气的神色,又道:“不过望楼处大漠深处,又位于望河边,河岸风光,大漠落日亦是别有风情。”

    听他如此盛赞,安士图脸上不禁浮起得意神色,正待说话,只听孟昱又道:“来日我回大睿完婚,一定要带我的妻子来看看望楼。”

    安士图惊诧莫名,脱口而出:“你已经定亲?”

    孟昱点点头:“幼时家父所定。一诺既成,终生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