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 明血1641 > 第四百六十章 那里有数个湖广

第四百六十章 那里有数个湖广

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明血1641 !

    “当然,此番改制是一个大事,和盐政一样,当谨慎从事,不可举国铺开,而是要在北方先行,”

    朱慈烺道。

    虽然他坚定改制,但是不想鲁莽从事。

    在这个信息闭塞,文盲遍地的时代,急切的举国推行大多数下都是杯具,极易被有心人利用,好事成了坏事。

    “本宫以为就在京畿宣府、山东、河南、陕西当先试行,然后推广江南,最后是湖广、岭南等地。”

    “殿下如此改制极为妥当,可以较少动荡,也能减少户部的差遣,否则只怕户部忙乱不堪,”

    吴甡拱手笑道。

    想想也是,举国一千多个县,都是报上来,登记田亩,也够户部喝一壶的。

    朱慈烺哈哈一笑,不过也是该当,大明中央的公务员也别太清闲。

    “周相,户部对我大明的人口有没有一个确切的估摸,”

    朱慈烺看向周延儒。

    ‘这个,黄册的登记总在进行中,户部中大量吏员虽然没有一天停顿,却是记录的却是几年前或是十几年前府县呈上的户籍所在,因此,总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

    周延儒尴尬道。

    朱慈烺没有吃惊。

    怎么说呢,这个时代落后的交通条件,笨拙的政务机制,让统计全国人口数字非常的困难。

    大明即使不断的登记这些信息,却是依旧无法对大明的人口有个大略的估计。

    一个是一千多个县的登记是何等庞大的工程,从遥远的西部和南部县治上传,到了京城就需要数月时间,而等到这个县治登记在册怕还有一两年时间,全部县治完成,几年,甚至十年过去了,数字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再就是很多庶民为了逃避赋税和徭役投献在士人门下,或是干脆成了黑户的佃农。

    这样的人根本没法统计,估摸举国也有几千万。

    所以大明对国民没有一个基本的评估数量。

    “总有一个大略的估计吧,”

    朱慈烺不放过。

    ‘我朝人丁在洪武年间就过了五六千万,如今过亿是有的,至于多少,老臣也是不知,’

    周延儒苦笑。

    这事好像谁也说不准了。

    ‘好,那就过亿,’

    朱慈烺点了头,甭说一亿两亿了,就说过亿,

    “我大明田亩是有限的,而人丁不断增加,现今很多上交赋税的庶民百姓一家不过十多亩田,往往每人不过两三亩田,这些田亩如何能养家糊口,因此青黄不接时候忍饥挨饿,甚至为了活下来抵押田亩借贷度日,田亩因为旱涝收成不佳,田亩被收走,最后成了别人的田亩,自己成为流民,因此这个局面也要改变,仅仅是节制兼并并不能全部解决我朝的田亩枯竭的困境,我朝的田亩也要开源,”

    朱慈烺再次提出一个关键问题。

    朱慈烺为何总是盯着这一点。

    这是没法的事情。

    中国太广大了。

    就现在大明的人口田亩和资源等等,它还是一个农业为主的社会,即使商业再繁荣,一时间也无法占据主流。

    注定了一个较长时间农业为主,田亩才是安置人丁的关键,是大明是否平稳前行的问题所在。

    否则再有天灾,农民起义是必然的,谁也解决的难题。

    就后世来讲,一些工业化的强国,全球性的大国也是土地问题处理最好的国家,否则这个国家绝对难兴起。

    比如俄国和华夏,那是发生的土地革命,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米国和加拿大地域旷阔,这方面天然就没有太大的压力,解决问题很容易。

    法兰西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时候解决了土地集中问题。

    而这些国家走入工业化,整个国家腾飞时候,土地问题再无掣肘,最后都成为世界性的强国。

    反面的例子就是阿三国,由于没有经历土地革命,土地分配是个天大的难题,最后成为禁锢国家发展的顽疾。

    即使阿三国和华夏起步差不多,阿三国还有所谓国际社会的纵容和支持,最后也是远远落在华夏身后。

    朱慈烺以为这些例证证明了,大明想彻底翻身,解决尖锐的矛盾,土地改制必不可少。

    但是大明人口众多,土地不但有限,更是被众多士族豪族视为家族生发的关键,怎么肯轻易放手,这就是无法打开的死结。

    必须解决这个难题。

    “殿下所言不无不妥,以往诸位大臣也想开源,不过,如何增加田亩,北方是时有干旱的草原,不适合耕种,更有肆虐的蒙人,西面是群山和大漠,西南山水众多,平原很少,此事无法,”

    吴昌时出列道。

    他想说的是周延儒等人不是不想办法,而是没法开源。

    说白了开疆拓土听着热血,其实很难办到。

    他这么一说很有些人赞同,他们也觉得大明没法开源。

    朱慈烺看着这些人无语,华夏到了今日已经开始保守固化,看看禁海这个破事就知道了,哪里是禁海,那是自我封禁。

    “开疆拓土说难很难,说容易也容易,其实这个地方地域广大,有数个湖广大小,土地肥沃尤过湖广,而且就尽在咫尺,”

    朱慈烺笑道。

    ‘殿下说的是哪里,’

    蒋德璟惊诧。

    众臣也无比惊诧,不可能,哪里有那个地界。

    “正是辽东,”

    朱慈烺说出了答案。

    众人皆不相信,

    ‘殿下此言不妥吧,辽东却是田亩肥沃,不过,只有半个湖广大小,而且在建奴治下了,’

    谢升出列道。

    “堵卿家,你说一说真正的辽东,”

    面对群臣的不以为然,朱慈烺点了点堵胤锡,由他解说。

    堵胤锡沉稳的出列,不疾不徐道,

    “诸君,朝廷以往以为的辽东主要是我朝占据的辽沈和辽南,辽西,但是多次战胜建奴,获取了不少的女真人,其中更是有众多辉发、海西、野东诸部女真人,京营赞画司和军情司通过询问这些人知晓,辽东以北还有旷阔的平原,大略在此处,”

    堵胤锡来到了墙壁上庞大的大明舆图前。

    在这里辽东还是被记录在大明治下,堵胤锡指向了辽东东北的地界,现下那里被标注为建州女真,但是大部分被标注在野女真的名下。

    “赞画司预估这里还有数倍于辽东的田亩,”

    堵胤锡在北方画个大圆,

    ‘只不过大部分如今被林木覆盖,需要垦殖,’

    朱慈烺也看着那里,他很眼馋啊。

    他是太知道那里的肥沃了,在这方面他当然是大明唯一人选。

    那是后世东北有名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后世是华夏最大的商品粮出产地,向全国输送粮食和经济作物。

    全国由于田亩的分散,无法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就是这两块平原可以做到。

    大明如果开垦了这个地界,向那里输送一两千万的流民,一切压力都会缓解。

    “此事当真,”

    倪元璐惊诧。

    “千真万确,这是数年来,经过上千战俘的询问确定的,”

    堵胤锡给了肯定的答复。

    这是最初就是他主持的。

    当然这一切都是朱慈烺引导的,最初言辞是为了绘制大明左近敌人所在区域的地势。

    丝毫没引起堵胤锡、方孔炤等人的疑惑。

    但是结果却是探查出北方是一个林木茂盛,和辽东其后相近的大平原。

    这个结果让赞画司等人很振奋。

    朱慈烺引导的很成功,完全到达了他的预期,最起码京营赞画司诸人都对那里谗言欲滴。

    他们也被朱慈烺引导,明白如果夺取了那里,大明面临的土地人丁的压力会大大缓解,大明也会再次强壮起来。

    “就算如此,如今辽东还在建奴治下,我朝也是无可奈何吧。”

    周延儒淡淡道。

    一些大臣点头,他们听了也十分的振奋,数倍辽东,辽东可是有数百万亩良田的,可想而知拓荒后有多少田亩。

    但是,那不是建奴的地界吗,或是建奴以北,说白了,不夺取辽东没用,而夺取辽东,大明是怎么丢掉辽东的,打不过啊。

    “在建奴手中如何,建奴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建奴再非不可战胜,就是现下,我京营主力全出,建奴必然不是对手,辽东收回不成问题,”

    一直没有发声的孙传庭出列霸气道,众人面面相觑,但是无人敢出首反驳,和孙传庭谈兵事那是自取其辱,

    ‘我大明如今最大的祸患是流贼肆虐,搅动举国不安,无法聚集国力全力征讨建奴,只要剿灭流贼,京营北指,就是建奴族诛之时,’

    “孙相所言极是,我朝如今第一要务是剿灭流贼,平复天下,然后就是攻伐辽东,收复失地,须知无论是用兵还是拓荒,需要大笔钱粮,因此我朝当积蓄钱粮,以备不时之需,”

    朱慈烺下了定论,

    ‘诸卿切记,这就是接下来数年中我朝的当务之急,一切政务当围绕此事运行,最终的目的就是灭国建奴,夺取田亩,大明兴盛,’

    这就是大明版的五年计划十年计划了。

    众人躬身应诺。

    朱慈烺知道这些人还是各怀心思,不过没问题,一个国家从来都是有内讧,这个无法断绝,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

    但是,不能影响前进的方向。

    当然,朱慈烺有些事情连孙传庭、堵胤锡、方孔炤、刘之虞等亲信也没有提及。

    如果真的夺取这块大平原,开始推动垦殖的时候。

    当会引流大批的庶民前往。

    朱慈烺的打算每户赠予三十亩以上的田亩,完全是免费赠予。

    让人离乡背井的到寒冷的北方垦殖,必须有大的让利。

    这些大批没有田亩的流民和佃户的离开,会让大明现在大批闲散的劳力为之一空。

    大明内部那些豪族们再想极度压榨佃农必不可行。

    比如现下佃租达到了五成左右,甚至高到六成。

    这些地主就是欺压流民众多,你佃户嫌弃佃租高,流民不嫌弃啊,他们为了活命六成的租约想都不想就答应,总有人愿意耕种,如此这般高的租约在大明是常态了。

    朱慈烺最初听闻惊愕万分,吃人的佃租啊,这些佃户必然挣扎在死亡线上,丰收年份也就是饿不死,只要一点灾害必然破产。

    难怪每年都有大批佃农破产成为流民,最后给流贼提供滋养。

    但是大量流民电魂出走辽东后,那时,只怕佃租不下降到两三成,没有佃农愿意租地了。

    这会让大明下层百姓生活大大改善,大明尖锐的社会矛盾缓解,那时候大明就真正的转危为安。

    只是这话朱慈烺就是和亲近的人也不会说,赞画司出身诸人也是地主啊,不知道他们知道这一切有什么反应。

    还是温水煮青蛙最好,待温水沸腾后,这些地主们就无可奈何,只能随波逐流了。

    而这样的过程温吞,冲突很小,正是改制的最佳方式。

    朱慈烺命周延儒为首定下改制的章程,另一边孙传庭为首推动大军备战,准备离京南下,虽然是冬季,也没办法,军情如火。

    周延儒是一张苦脸,这个改制太招人恨了,他主持此事,必然招黑,天下不知道多少人而且都是士族豪族唾骂他,但是他不敢推辞,改制这样的大事,他作为首辅为首是理所当然,否则要他这个首辅何用。

    朱慈烺看到了周延儒的强颜欢笑,朱慈烺可没有同情之意,这几年周延儒的首辅还是清闲了些,谋私利补补锅,现在拿出些劲头来做点实事吧,至于挨骂,当权者谁不挨骂,既然享受这个位置的荣华富贵,也得承受如山重压。

    朱慈烺对这个替罪羊很满意。

    朝会至此结束。

    众臣离开。

    朱慈烺自己感觉是干货满满。

    田亩改制迈出了一大步,他看都的群臣中有人欢喜,有人思量,有人愁容满面。

    真是人生百态了。

    众臣离去,朱慈烺却是没法歇息的。

    这几天他算是了结了担当华夏帝王的艰巨。

    每日里经过司礼监各个秉笔太监梳理后抵达他这里各处的奏折依旧有几十本,多的上百本。

    都是等着他拿主意的。

    每个回复,一天别的不用做了,怪不得崇祯老的这么快。

    这让朱慈烺怀念起后世的君主立宪了,这个苦活都是宰相的。

    而现在他就像个劳工,在流水线上加班无极限。

    朱慈烺决定要改变,要成了一个小内阁。

    这么说,他本质上是个后世人,很多想法和现下不同,他需要有人为他解说每个奏折的具体情况,让他分析优劣,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

    而这个小内阁必须听从他的想法推动,而不像现在的内阁般推搪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