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 明朝打工皇帝 > 第十七章 温体仁

第十七章 温体仁

作者:道格拉斯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明朝打工皇帝 !

    “皇爷,骆都督刚差人回报皇爷交代下来的事已经查清楚了。”乾清宫东暖阁内谈敬悄声来到朱由校面前禀报道。

    “哦?如何,快说!”正在奋笔疾书的朱由校立即将手上的朱笔放到一边,问道。

    “骆都督言道他派人去了熊大人的老家调查,发现其家人及岳家的确都曾变卖家产,以筹集银两...”

    “这么说行贿的事是真的?”朱由校皱了皱眉头,略显失望的问道。

    “皇爷,据前去调查的人说熊大人田产仅百余亩,家境寒酸,其岳家虽稍好一些,但纵然全数变卖家产后距四万两也相差甚远。故骆都督猜测熊大人或有行贿之意,但却无能。”

    朱由校听完顿感无语,两年间东林党与阉党无数次交锋,有多次都是因熊廷弼行贿所引起,到头来却仅仅是一句空口承诺,想那汪文言本也是个绝顶聪明之人,竟因熊廷弼一句承诺,不等他拿出现银来就去魏忠贤面前夸下海口,以致于将自己也陷入死地。

    既然汪文言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朱由校也不打算再去追究,问道:“熊廷弼现在怎么样了?”

    “回皇爷,熊大人在诏狱受了不少苦,还好都是些皮肉之伤,奴婢已按皇爷的吩咐,将其暂时安置在奴婢的私宅中,并请了太医院的太医为其诊治,目前无生命之忧。”

    “那就好,等他能下地走路了就宣他入宫,朕要亲自问问他。”

    “是,皇爷!”

    这时,内官监掌印李永贞悄声走进来,禀道:“皇爷,礼部右侍郎温体仁大人已经在殿外等候了。”

    “宣他进来”

    “是”

    乾清宫外,一向自诩喜怒不形于色的温体仁此刻竟也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自万历二十六年中进士,从翰林院编修直至今日的礼部右侍郎,宦海沉浮二十余载,从未受到过圣上单独召见,神宗皇帝在位时几十年不上朝,大小事务或通过公文或单独召见大臣处理,但他那时还没有资格单独觐见,如今圣上登基也有五年了,也很少单独召见大臣面授机宜,只是不知为何今日会单独召见自己。

    李永贞出来通报时,温体仁连忙收起心中的万千思绪,随之入殿。

    “臣温体仁见过陛下,吾皇万岁。”

    “起来吧”朱由校上下打量了一番后,方开口道。

    “臣谢过陛下,不知陛下今日召臣来有何事?”

    “温卿先看一下这份奏本。”朱由校从御案上翻出一份奏本递给温体仁,说道。

    温体仁恭敬的双手接过奏本翻开来,扫了一眼,原来是蓟辽督师孙承宗的辞表,一目十行的飞快看完后交还给皇上。

    “温卿如何看?”

    温体仁心里快速的盘算着,一时间竟拿不定皇上心中是何主意,前些日子皇上召集廷议会推继任人选,显是有意同意其辞任,但大臣们推选出来的继任人选皇上却不满意,甚至为此还处罚了司礼监掌印及内阁诸大学士,难道皇上仍没有拿定主意?

    “陛下,孙大人使辽以来功勋卓著,朝廷多仰赖之,有其镇守辽东,建奴不足为虑。”温体仁打定主意,既然一时猜不透皇上的心思,不如就给一个模棱两可的答复。

    “然孙师这已经是第六次上辞表了,足见其意甚坚,况且孙师今年也已经六十二了,长期操劳于兵事,朕担心其身体受不住。”朱由校见温体仁猜不出自己的心思,于是暗示道。

    “陛下如此体谅孙大人,臣身为臣子深受感动,陛下何不允了孙大人告老还乡之请?”温体仁郑重的向朱由校行了一礼,感动的回道。

    “孙师久镇辽东,对辽东情势了如指掌,朕想将其调回京城,如此辽东战事再起,朕身边也有熟悉之人可咨询。”

    “臣明白了,陛下是为该如何安置孙大人而苦恼?”温体仁恍然大悟,这才明白过来皇上召见自己的本意。

    朱由校点点头,见温体仁总算是明白过来自己的心思,他正是为如何安排孙承宗感到苦恼,孙承宗已是少师兼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而现任首辅顾秉谦是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地位甚至在孙承宗之下,假如将其调回京城,首辅之位自然是孙承宗,但朱由校并不打算这么安排。

    对此,他是经过深思熟虑过的,从万历年间开始朝中党争不断,尤其是自东林党势力崛起以来,党争更是日趋激烈,如今已是不致对手于死地而不罢手的局势。天启四年东林党人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更是将党争推向顶峰,而后虽然魏忠贤反击将东林党势力尽数逐出朝堂,阉党取得大胜并掌控朝堂,但朝中反对阉党的势力仍不可小觑,如今这些势力仅仅是因为朝中无中坚人物而暂时蛰伏而已。

    更何况孙承宗本身就对魏忠贤不满,而魏忠贤更是视孙承宗为眼中钉,不遗余力的将其赶下台,一旦孙承宗回京并出任首辅,这些蛰居的势力会立即聚于孙承宗门下从而重新掀起与阉党的斗争,这会让因东林党失势后朝堂上短暂的平静重新陷入波涛汹涌的斗争中。

    “陛下是担心孙大人回京后朝堂会重新掀起党争?”温体仁见皇上陷入沉思,小心翼翼的问道。

    “没错”朱由校点点头道。

    “既如此,陛下何不令孙大人暂时不必回阁理事?”温体仁思忖片刻,试探着回道。

    “不回内阁?”朱由校一时没明白过来。

    “陛下,臣往昔在翰林院任编修时曾阅览过不少前朝的实录、敕书,臣曾记得一条敕书可共陛下参考,‘宣德三年敕,太师辅、少师义、少傅士竒、少保原吉、太子少傅荣,俱辍所领,从容谋议,以不时召对’。陛下,杨士奇、杨荣、夏元吉等大臣皆是洪熙朝的阁臣,宣德皇帝继位后念及这些老臣年老功高,出于体谅之意,免受繁琐政务缠身,而仅以公孤官常伴左右,以备咨询,陛下,何不效仿之?”温体仁解释道。

    朱由校略一思索便明白过来,但明宣宗这一道敕令本意是为了架空先帝洪熙朝时遗留下的老臣。与朱高炽的仁厚不同,朱瞻基自诩英姿睿智,不愿将政事假手于他人,不管是初于尊重也好,对这些老臣以高官厚位优待有加,但具体的政务却不再让老臣们插手,而仅是常备左右咨询了。

    温体仁说的虽然委婉,但如此安排,不免有架空之嫌,朱由校斟酌片刻,问道:“恐孙师会误会。”

    温体仁见皇上话中之意已是同意,于是立即回道:‘倘若陛下担心孙大人误会,臣愿做说客,孙大人定能明白陛下的苦心。’

    “如此甚好”朱由校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