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 声音掌控者 > 一百七十章:神器

一百七十章:神器

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声音掌控者 !

    高端耳机的良品率会比较难看,任烨在前世就知道了,也和自家老爸说过这些事情,不过真正等AD01和新作出来的头戴式耳机投入试生产之后,见多识广的又被儿子打过预防针的任爸还是有点头皮发麻,尤其是AD01这款任烨酝酿已久打算以此树立品牌信仰的核心旗舰产品,目前小批量生产下来,能通过仪器验收的,竟然还不到20%。

    任烨心就比较大,因为他知道现在这个状态是试生产时候的正常现象。高端耳机,首先是一种结构精密复杂,而且工作状态始终处于高频运动当中的机械,就好像各种发动机类产品一样,对生产技术要求很高,而且耳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发声单元之间的声线吻合的问题,工厂工艺再高,生产出来的动圈单元和动铁单元,每一个发出来的声音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许误差,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这种细微的误差,如果是一左一右的简单结构,那还简单一些,但AD01每一边都用上两个动圈两个动铁,两边一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稍有误差,累计下来的偏音往往都不用上仪器检测,一般人一耳朵听一下就能明显的感觉出来。

    这个问题不是改进设计优化工艺就能解决的,只能是大量生产动圈动铁,然后一副一副耳机的去调试配对……前世任烨和许睿的耳机公司生产过一种单边一动圈一动铁的复合单元耳机,产量定了1000副,为了这一千副耳机,任烨和许睿一共订购了6000个动圈单元和6000个动铁单元。当然,这和他们对产品的要求比较高也有一定的关系,不过一般来说,业内常见的情况就是,两个发声单元做一副耳机,至少要准备三个单元,当然,如果耳机产量够大的话,这个比例也可以稍微下降一些,但单元数量永远是要比实际需要多很多的。

    20%的良品率实在太正常了……还能怎么办呢?只能继续生产动圈动铁,给那些没有通过检验的耳机更换调试呗。

    第二天一早,任烨送别了踏上征程的明菜,就来到耳机公司这边。

    “可算是完成了。”任烨摩挲着手里新生产出来的AD01感概到。

    从提出构想,到现在任烨把试生产出来的这副耳机拿到手上,AD01这个项目前前后后已经花费了超过一年的时间,这还是有任烨拿出了成熟的结构方案的前提下,可见其中的难度。

    说起来任烨已经有阵子没有关注过耳机公司这边的事情了,对于AD01最后的调音方案,也主要是许睿在出力,任烨只是在网上遥控指挥,实物的试听还是之前圣诞夜的时候由克里斯带到曰本让任烨听了一耳朵,没办法,当时最终定型的工程样机只有两条,为了安全起见,不能用邮递,只能人肉运送。

    把耳机插上钟跃递过来的CD播放器,任烨仔细听了两首歌。

    “很好。”任烨满意的笑了,他和他的团队,在2006年,复制出了2011年的顶级旗舰耳机K3003,而且还是任烨根据后来的技术,进一步改良修正过的K3003。手里握着这样一条耳机,一时间任烨真有一种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的感觉。

    这是一款改变跨时代的神器啊。

    “现在试生产之后,预估的成本是多少钱?”任烨摘下耳机,向钟跃问道。

    “如果能把良品率提升到50%的话,最终的生产成本,大概是1500软左右。”钟跃翻了翻任爸那边提供过来的生产图标,“不过我们的研发成本也要摊进去,这个项目现在前前后大概花了800万左右。”

    “噗——”正在喝茶的任烨扭头一口水喷到了地板上:“啥?800万?”

    “是啊,计算所那边一次商业运算就是100万,许睿一共用了两次,另外整个专项研发团队17个人,一个月工资就十万了,然后就是各种仪器的折旧和实验费用,其中的大头就是专门为这个耳机的振膜研制的新材料,实验费用可不便宜啊。”钟跃拿出了另一本册子,打算把研发费用当中的各项开销仔细和任烨说明。

    任烨挥挥手表示并不在意,只要有据可查,他并不是很在乎花了多少研发费用。前世任烨也是见过世面的,耳机业内研发一款新的旗舰耳机的时候,砸个1000万软并不算稀奇,当然,这种手笔也只有森海塞尔那样顶级巨头企业才做得出来,一般的中间型厂商单品研发大概就是百万级,底层小公司,比如任烨和许睿那一家,还可以用人力换资金,凡事亲力亲为自己动手省钱。

    如果出货量在一万条的话,这副耳机光是生产研发的成本就是2300元,这就意味着,算上运营销售成本和给经销商的盈利空间,这副耳机大概要卖到5000元才能回本。

    到这里就知道,为啥AKG为代表的那些欧美厂后来为什么会被珠三角的厂子打得妈都不认识……任烨刚才喷茶的原因,并不是许睿和钟跃他们研发费用花多了,而是数字太小了,前世2011年K3003刚上市的时候,可是卖到18999的天价。

    去掉各种额外附加的因素,保守估计,AKG在2011年出厂K3003时候,生产研发成本估计在6000元左右。怪不得后来那些外国厂商基本上都放弃自研直接买国内代工厂的ODM现成设计方案,这个成本差距,欧美厂在市场上拿头跟国内厂刚正面啊?

    后来西方科技界一直在说华夏没有创新力,那更多是在制造舆论印象,努力保自己的饭碗……华夏的工程师太可怕了,啥玩意儿只要到了华夏人手里,都能做出白菜价。

    定价五千软,出货一万条就能回本……如果只考虑现在的国内市场,估计够呛,现在国内就算有烧HIFI器材的败家子,多数还是在音箱上更舍得花钱。不过任烨现在的主战场还是在曰本,五千软约合六万五千日元,对曰本人来说,并不是很奢侈的消费品。

    任烨现在已经有些等不及想看看各大友商们见识到这条耳机的性能后的表情了,肯定是很精彩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