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 声音掌控者 > 七十四章:索尼的回应

七十四章:索尼的回应

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声音掌控者 !

    在任烨的印象中,索尼开始玩导管式大口径动圈入耳耳机,是从两年后EX系列的换代开始的。EX系列就是后来曰本厂商疯狂增大单元振膜直径风潮的发起者,从EX90的13.5mm,到EX700的16mm,简直就是丧心病狂。不过目前索尼的EX系列还是早期型号,市场上在售的EX81等耳塞连完整的导管结构都没有,设计在任烨看来还相当的原始。

    安藤信吾拿来的这款耳机情报,让任烨感觉到有些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任烨的DD01在发售近三个月之后,市场反应已经从惊奇和试探,逐步转向认可,惊艳的结构设计、霸气的性能参数,加上任烨和许睿稳妥的调音风格,让这款耳机的口碑迅速发酵,目前已经逐步成为了耳机玩家圈子里的新一代标杆。

    面对这种情况,欧美厂商可能因为市场扩散速度而有些迟缓,但同处本地的曰本各大耳机厂说没点反应,那是不可能的。

    首当其冲,当然是行业霸主索尼,在DD01发布会之后仅仅三个月内,就给出了回应,这种反应速度,就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个庞然大物的强悍。

    EX1,一个任烨前世完全没有听说过的型号,不过在索尼的产品列表里,所有用单一数字1作为型号的东西,都是狠角色。这一款同样如此,这款耳机的外观草图看起来并不像前世EX系列的任何一代,反倒和后来低端的XB系列耳机开山作XB21EX有八分相似,而目前所知的硬件配置方面,这款耳机用了一个11毫米口径振膜的动圈单元。

    如果仅仅是那个可怜的11毫米动圈,任烨并不会多在意,就算索尼现在主力的生物高分子材料振膜再强,11毫米口径对双13毫米口径的DD01和单14毫米口径的SD01来说,都威胁不大,毕竟任烨的两款耳机,用的也是业内供应链上能找到的最好的振膜材料,就算性能上比索尼独家的生物振膜略差,但这其中的差距并不足以弭平口径上的差别。

    但是,索尼又怎么会是那么简单的,这款EX1结构上有两个地方让任烨感觉有点威胁,首先是和后来的XB系列一样,这款耳机的入耳导管方向是可以调节的,给用户的佩戴体验自然是要比CU那两款固定结构要好不少,任烨当初也想加入这个设计,奈何还是能力还是有些不足,可调导管的结构变化太多了,硬生生地地在CKR9LTD上画蛇添足,还不如从头设计一款呢。

    而另一点,就有点可怕了,EX1竟然用了一个可换线的设计。

    可换线结构在十多年后,几乎是HIFI耳机的标配,只要上一点档次的耳机,基本上都会搞个换线插座,但是在任烨印象中,这是在2011年以后才成熟逐步普及的技术,像是AKG的K3003就没有这个配置,同时期的索尼EX1000倒是用了,但结构上也比较原始。

    可换线结构的优势,对用户来说是极大的拓展了耳机的潜力,而对业内来说则是推开了耳机配件这一新市场的大门。从此以后,“耳机线材”这一领域,就成了用户和厂商之间斗智斗勇的重点战场。

    不过,虽然这个结构很有意思,之前任烨并没有贸然使用在自己的耳机上,CKR9TLD作为2014年的高端设计,当然也是可换线结构的,但是任烨在“设计”DD01的时候却把这个东西给去掉了。因为可换线设计,玩不好的话,后续问题也会特别多,简单来讲,就是容易坏。

    哪怕前世任烨开始做耳机的那个年代,可换线结构已经形成了成熟稳定的标准体系,插针插座之间的损坏问题也让各大耳机生产商经销商头疼不已,何况还是配套系统都还没有出现的2005年。

    所以考虑到质量口碑,任烨没有冒这个险。

    记忆中,第一个在耳塞上玩这个花样的,是北美的动铁耳机厂舒尔,没想到现在第一个吃换线设计这只螃蟹的人,变成了索尼。

    手头这份资料上附带的外观草图还看不出什么细节,暂时无法判断索尼用的接口类型,大致看起来有点像EX1000的接口外观……嗯,如果是这样的话,好像也不用太在意了,EX1000是出了名的接口故障之王,这个比EX1000还早生了6年的EX1,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任烨放下资料:“安藤君,你知道索尼这款耳机大概的售价吗?”

    “8000日元。”安藤信吾面色有点凝重。

    任烨听到这个数字之后,也是心头一跳,当初在米国和库克谈合作的时候,就把SD01的售价,定在了8000日元,依旧是差不多80美元这个位置,JVC方面对此也是认可的。现在在SD01即将上市的节骨眼上,突然杀出来一个相同价格的索尼EX1……

    “有点麻烦啊。”任烨用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两者都是导管式大口径入耳,一边是十四毫米的王道大口径,一边是加上了更好的佩戴适应结构和新奇拓展玩法……单最关键的是,索尼这两个字所蕴含的分量。

    现在的索尼,还不是十多年后那个罪大恶极痴迷于割韭菜卖总部大楼的误国奸贼,而是从七十年代起就一直站在耳机技术最前沿,和森海塞尔并称两大巨头的信仰图腾。

    “算了。”任烨长长的吐出一口气,“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等他上市再说吧。”

    安藤信吾欲言又止。

    不过任烨知道他大概在想什么:“明年的FX500,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安藤信吾只是点了点头。

    “哎,不要太担心了。”任烨又加上一句,安慰安藤信吾同时也是安慰自己:“索尼现在出的产品,也不过是给我们的次旗舰造成一些困扰,DD01目前对他们来说,还是无敌的。”

    说着索尼,任烨的心里却又开始担心另一件事。

    森海塞尔在看到DD01之后,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那款经典的IE8会不会提前两年出世。

    不是任烨杞人忧天,实在是前世那款诞生于2008年的IE8实在太过惊艳,最可怕的一点,就是森海塞尔用9mm口径的IE8,吊打了同年16mm口径的索尼EX700和铁三角CM7……森海塞尔在动圈结构上造诣,可以说是要胜过只会硬件堆料的索尼许多的。

    想击要成为耳机业巨头,肯定不能躲着索尼和森海塞尔,看样子,等年底的时候,还是应该抽时间回国一次,给许睿和钟跃那边再注入一些黑科技,完全当甩手掌柜远程遥控感觉实在有些不靠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