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 声音掌控者 > 第九章:动铁与动圈

第九章:动铁与动圈

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声音掌控者 !

    目前市面上,入耳式耳机算不得什么神奇的黑科技,九八年的时候森海塞尔就已经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无线耳机,就是入耳式的,目前市场上也有不少,比如今年索尼推出的限量版Q1,还有这两年陆续推出的EX51/71/81系列,明年JVC也会推出FX55,北美那边的音特美和舒尔也早就拿出了普及化的成熟产品。

    不过目前主宰市场的便携耳机,依旧是索尼E888和森海塞尔MX500这两款平头耳机。原因无他,目前的便携耳机市场,还处于谁家振膜口径更大谁就是爸爸的初级阶段,入耳式耳机普遍的8mm上下的口径,真的很难打赢平头耳机的10mm起步。

    而任烨的任务,就是击败这两款BOSS,少侠初入江湖,想要扬名立万,最快的手段,就是宰了武林盟主。

    这个任务不算难,以任烨的眼光来看,这两款虽然经典,放到十多年后除了情怀加分之外,并没有太多强有力的东西,同样这任务也不容易,任烨没有十多年后的工业体系做支撑,想跨越平头耳机的天生优势,还是费了一番脑子的。

    首先,任烨想到的,是用动铁发声单元来做耳机。

    动铁单元其实不算什么新鲜东西,这种一体化的封闭发声单元和传统的电机+磁导线圈+振膜结构的动圈喇叭单元比起来,优点有两个,一是体积很小,只有米粒大,二是天生的声音解析还原能力就要比动圈单元好。因为这两点优势,动铁单元很早就被广泛运用于各种需要袖珍耳麦的地方,比如军警通讯、舞台耳返、助听器等等。

    采用动铁单元的入耳式耳机,也不是很新鲜的东西,北美那边被称为动铁四杰的四家耳机公司,早在90年代初,就推出过动铁单元的入耳式耳机,最有名的一款,就是卖了二十多年快三十年的音特美ER4。

    然而动铁单元的问题很大,首先动铁单元,特别贵,91年音特美ER4发售的时候,售价是400美元,那可是米国人均月薪只有800美元左右的91年,按通胀算相当于20年后的1000美元以上,ER4还只是一个一单元的动铁,而04年的动铁并没有比91年便宜多少,哪怕是任烨在去年暑假就在米国收购了世界最大的动铁单元供应商娄氏公司,也没办法把动铁的供货价给降下来。

    因为在2010年以前,就算是娄氏公司,动铁单元的良品率,也非常感人。在这个年代,动铁单元的声线,是不可控的,一颗动铁在生产完成、上仪器检测之前,谁都不知道这玩意儿发出来的音色和音域是什么样子的……只能先大批量生产,然后一一检测之后,按音频曲线归类编号,这也是为什么娄氏的产品目录上,各种动铁型号多到令人发指的程度……这种情况一直要持续到2010年左右,娄氏完成了一次技术突破,找到了控制动铁单元声线表现的能力,虽然良品率依旧感人,不过至少生产的不再是薛定谔的动铁,动铁单元的供货价才算是降了下来。

    至于2010年,娄氏是怎么完成的技术突破,任烨也不知道,动铁这东西市场相当冷门,前世基本就是娄氏和声扬两家厂在供货,定位和圆珠笔那个小钢珠差不多,是个很鸡肋的产业,这么多耳机厂玩动铁,想到要自产的,也就啥都要自己搞套标准的索尼。任烨现在能做的,也就是和前世某耳机代工巨头一样,把娄氏收购了,然后往里砸钱看看能不能把那次技术突破提前几年。

    而且,想要正面击败MX500和e888,单动铁耳机肯定是不够的,哪怕是动铁四杰的经典产品,也只能玩玩动铁单元的噱头,从来没有真正打败过MX500和e888,所以必须要上多动铁单元并联或者前世更常见的动圈动铁混合单元耳机。

    但是,无论是多动铁,还是圈铁混合,都会遇到一个障碍,那就是不同单元之间的调音协调问题:每个发声单元的声音都各不相同,就像一个乐队,没有统一的指挥,只会发出嘈杂的噪音。

    前世这个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案,首先是耳机内部腔体导管物理调音,通过物理计算耳机声腔导管内壁的音波反射,来调整整个耳机最后的出声,比如早期版本的威士顿W40和舒尔SE846,还有圈铁开山怪AKG的K3003,且不说这几个耳机贵到原地爆炸的物料成本,就说声腔导管物理调音的计算复杂程度,就不是几个月内能搞定的,而且最终效果也不一定好,在2014年以后,也基本没人这么玩了,因为通过控制电流来指挥各个不同单元协调发声的调音电路板普及了。

    后来成本15元左右一片的调音电路板可以说真是耳机界革命性的技术,在2014年之前,非定制的多动铁和圈铁混合就那么几个大厂会搞,而且产品还死贵。而2014年之后,不说低端消费级产品,至少中端的专业级入门市场,圈铁并不是什么稀有技术了。然而这个技术,也和目前的任烨没什么关系,因为调音电路板上需要用到一个微型的电容,这玩意儿在04年,应该已经有了,但绝对不是什么普及化的民用技术……(物理调音和电路板调音之间还有个微电杆手动调音,很冷门,又很不靠谱,作者就选择性略过了)

    总结了一下自己的技术储备,任烨觉得硬搞出一副前世2011年发布的K3003级别的圈铁混合耳机出来吊打MX500和e888,并不难,只要组织个团队,有几个月乃至一两年的时间计算腔体导管结构,然后不计成本的用上目前娄氏最好的单元……这一套搞下来,怕是售价要超过K3003当年一万八千块的首发价了。震惊业内估计没啥问题,但在消费市场造成什么影响力……任烨只能呵呵……前世普通人,知道beats的肯定比知道AKG的多。

    当然震惊业内也是要的,所以任烨同样把高端圈铁混合耳机立项了,目前还处于组织人手去计算内腔声学构造的阶段,不过短期内,任烨还是需要一款产品,来搞定消费级市场。

    K3003短时间内山寨不出来,但是K3003的构架,给了任烨一点启发,那就是在耳机内部中轴线上同轴设置两个独立分开的共鸣腔,每个共鸣腔口安装一个动圈振膜,俗称同轴双圈的结构设计。

    这个技术,在前世,也是很流行的技术,毕竟业内有句话叫口径不够,双圈来凑。像索尼那样16mm的超大口径振膜,难以制造不说,搞出来的耳机佩戴也不好,索尼后来的“耳插U盘”就是这么来的,使用两个振膜的同轴双圈构架,性能虽然在体现上限的顶级市场有些比不过超大口径的单动圈,不过在中低端市场却是足够用了,现在拿来殴打具有口径优势的平头耳机,也算是对症下药。

    现在的厂商很少使用双振膜,是因为目前双振膜有个技术瓶颈,就是两个振膜之间的共振干扰问题,包括AKG在K3003上虽然首创了双共鸣腔双振膜设计,却也是不敢让振膜的运动幅度过大,虽然回避了共振干扰问题,但是振膜振幅不大就出不了低频重音,导致K3003的低音始终被人诟病。

    可作为重生者,双动圈的共振,对任烨来说,并不是大问题。如果是并列双圈、交错双圈之类的构架,还要费点事,同轴双圈的话,真是再简单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