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 明末之再造天朝 > 第七十六章 济州岛大开发

第七十六章 济州岛大开发

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明末之再造天朝 !

    随着济州城的收复,加上鲁若麟承诺只诛首恶,不追究余众的事情传开,并得到了证实,济州岛的其他村寨和小城基本没有抵抗就被前来的军队收复了。也有几个造反过足了瘾,以为自己的头很铁的棒槌拒不投降,被白翎岛军队轻而易举的就攻破村寨,脑袋也搬了家。

    至此鲁若麟耗时几个月的济州岛接收战役算是圆满达成了,送出去的报捷文书和海将军的人头也一起到达了汉城。

    汉城那些抱着看大戏心态的大臣们现在也是沉默了,本来收复济州岛是一件应该高兴的事情,为嘛自己等人就好像死了爹一样心情沉重呢?原本大家都以为鲁若麟很难收复济州岛,最大的可能是两败俱伤,到时候朝鲜是有机会去摘桃子的。现在鲁若麟不但成功的收复了济州岛,而且是轻取,不但实力没有受损,而且因为收编了叛军而实力大增,这就令那些大人们很不舒服了。

    有人就提出济州岛不能都给了鲁若麟,最多把岛的南部给一点,济州城和北面要收回朝廷。济州城为什么要建在岛的北面,一来离朝鲜本土近,二来济州岛的地形是中间高四周低,在南面台风来的时候,岛中央的汉拿山就可以帮济州城抵挡台风的侵袭,减少灾害,是济州岛的精华所在。

    但是这样做又担心引起鲁若麟的反弹,如果把鲁若麟逼急了造反,那造成的损失就绝对不是济州岛那么一点了,所以这样的论调并没有被大家接受。

    正当大家份外纠结的时候,白翎岛送来了20万两的银子,还有很多值钱的货物。按照来人的说法,除了当初约定的15万两后续抵押款外,剩下的就当是济州岛的缴获了,只是济州岛路途遥远,就在白翎岛这边按价值送过来了。

    得了,也不用纠结了,人家已经把尾款都付了,再去违约,撕破脸就是大概率事情了。所以朝鲜君臣就这样在想要又不想要的心情下,扭扭捏捏的收下了这笔银子。

    随后李倧下了教旨,加封鲁若麟为济州岛水军节制使,全权节制济州岛。封崔永建为济州岛知事,李泰正为中军,统领2000兵马进驻济州城。从名义上确定了鲁若麟对济州岛的统治权。

    获得济州岛统治权的鲁若麟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往岛上大量移民,白翎岛上早就准备好的移民开始大规模的往济州岛迁移。以后的白翎岛将主要作为贸易中转站,以商贸物流和服务为主,生产活动将转移到济州岛。实在是因为白翎岛的空间和资源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大规模的生产需求了。

    搬迁的主要部门就是一些工坊,制衣、肥皂、铁器、毛纺等部门,制盐暂时还留在岛上,但是济州岛那边会建立更大的盐场。好在前期大谷与一利用俘虏建造了大量的厂房和住宅,应付眼前的局面还是没有问题的。

    白翎岛如今也算家大业大了,即便是搬迁也只能分批进行,逐步转移,整个搬迁计划要耗时达半年,主要是人员物资太多,船只不够用。

    在移民上岛之后,除了恢复生产之外,鲁若麟建立的第一个新工坊就是水泥厂。水泥有多实用就不用介绍了,但是以前的白翎岛根本就不具备生产水泥的条件,现在有了济州岛,水泥厂的建造终于可以启动了。

    水泥的制造其实并不复杂,主要是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就原料,加少量铁矿石煅烧成熟料,然后加石膏混合研磨而成的。济州岛上就有石灰石矿藏,虽然不如朝鲜本土储量巨大,但是也足够鲁若麟使用了。

    鲁若麟对于具体怎么烧制水泥不是特别清楚,只是知道点大概,他将这项工作交给了手下的工匠们,让他们用各种比例进行试验,直到做出合格的水泥为止,为此他开出了高额的奖励,刺激工匠们的工作热情。

    济州岛上还有大量的农田和荒地,足够农业使用,以前没有太大发展的农业部门开始发力。粮食安全永远是一个政权稳定的基础,鲁若麟对原来的济州岛民进行了集中安置,将分散在全岛的农民都集中在几个大的村寨附近,对于他们原来的土地通加量置换或者赎买的方式收集到自己手中,再分配给移民们耕种。

    这次的分田依然是移民只有使用权,所有权在鲁若麟手里,粮食收获按照六四的比例分成,农民可以得到收获粮食的六成。前期的工具、种子和生活开支算是佘借鲁若麟的,等粮食收获后再行扣除,不算利息。五年后,农民可以自己花钱赎买田地,以后的赋税会按照固定税率收取,不会超过亩产的2成。

    在税收上鲁若麟决定提前把雍正的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进行实施,整个鲁若麟治下的土地将不再收取人头税,而且任何人都没有免税的特权,多大的官都得交税。因为大明的税收实在是被那些官老爷们玩坏了,鲁若麟不想自己的势力步他们的后尘。

    济州岛按照每个壮男10亩田、壮女5亩的标准进行分配,每个家庭分田上限不得超过50亩,人口庞大的家庭就需要分家来获得更多的土地了。同时鲁若麟规定了每个家庭所拥有的土地不得超过200亩,这是为了防止土地兼并的发生,并且增加自耕农的户数,防止超大型家族的产生。官员可以按照等级逐渐增加可拥有土地的数额,原则上最多不超过1000亩,杜绝那种一个家族可以有十几万亩土地的事情发生。

    华夏人对土地的渴望永远都是那么炙热,这次的分田连那些在工坊做工的工人都坐不住了,希望能分田回去做农民,哪怕他们知道种田的收入并没有做工来的多,但是那种土地在手的安全感是是别的东西无法替代的。

    对此鲁若麟也是相当的无奈,为了安定人心,只能给每个工人都分配了3亩土地,男女都有,由鲁若麟集中安排人员耕种,这些工人可以获得田地收入的3成,五年后如果工人们依然想要回去种田,可以按照农民们的标准自己赎买田地。但是鲁若麟相信五年后如果这些工人们还是想回去种田,那自己就真的是太失败了。

    随着农田的扩大,牲畜的需求也跟着大幅提高,以前鲁若麟与吴襄的交易中耕牛和驽马的数量并不高,因为白翎岛确实用不了这么多大型的牲畜。现在鲁若麟不得不加大耕牛的输入,否则会严重影响农事,可惜现在运输量严重不足,鲁若麟不得不高价在朝鲜和大明求购耕牛驽马,尽快充实田间地头。

    土豆、玉米、红薯等新式作物也终于可以大规模种植了,经过这段时间的积累,种子的数量也大大提高,大面积推广的可能性马上就要来到了,最多一到两年的时间,全岛种植这些新式作物的时机就会来到,承诺给朝鲜提供种子也将成为可能。

    为了增加耕作效率,工坊按照鲁若麟的要求在加班赶制大型犁耙、铁质曲辕犁,并大量打造铁质农具。现在华夏的农民也是很悲催的,因为铁料的紧缺,很多农民都是用木质的农具在耕作,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导致产量也不高,所以打造农具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钢铁产量从来都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以前鲁若麟的铁料多从大明那边进口,在白翎岛规模不大的时候还能支撑,现在到了济州岛,对铁料的需求肯定会大幅度的飙升,所以冶铁也被鲁若麟提上了日程。

    可惜济州岛的矿产资源有限,煤铁都需要进口,不过为了提高钢铁的产量和自给率,鲁若麟还是决定在济州岛建冶铁炉。何况烧制水泥也需要煤铁,而且烧制水泥对温度的要求很高,鲁若麟还要烧制焦炭,任何工业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各项技术环环相扣,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

    现在鲁若麟头痛的就是管理人员的短缺,各个位置都需要人,千头万绪事务繁杂,很多事情都需要鲁若麟来亲自处理,实在是不堪负重。无奈之下的鲁若麟只得把白翎岛的管理团队大部分都拉到了济州岛,先把眼前的情况应付过去再说。好在白翎岛的人口和产业都在向济州岛转移,只需留下部分管理人员就可以了。

    随着白翎岛教育的普及,识字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从江南来的那些青楼女子,一旦熟悉了白翎岛的情况,大多从教师岗位转换到了行政部门,空下来的教师岗位就由后续到来的新人来接手,几乎成了白翎岛管理岗位的主要人员来源渠道。这也造成了白翎岛的一大特色,当官的大多是女子,也使得白翎岛的女子地位大大提高。

    所以鲁若麟手底下的管理部门骨干几乎都是女子,再配一些识字比较多的小吏,基本的框架就搭起来了。对此白翎岛的人已经习惯了,这并不是性别歧视,岛上有学问的男人同样都是官员了,只是人数比女子少太多了,只能等学堂里的学生出师后看情况会不会好转了。

    大量汉人的到来迅速充实了济州岛的人口,原来的济州城就显得狭小而不实用了,而且远远不能满足鲁若麟的规划,鲁若麟的计划是起码将济州城由周长五里的小城扩建为周长40里的大型城市,将重要的部门和厂房都容纳到城市里来,并将城墙尽量建高,防备台风的到来。当然这一切都需要水泥,否则工程量太大了,鲁若麟承受不起,现在只能先行规划。

    崔永建到来后很快就接手了大量行政事务,大大的减轻了鲁若麟的负担。崔永建这个济州岛知事并不能行使相应的权利,只有鲁若麟安排的事务才是他主要的工作。

    自从鲁若麟来到济州岛后,各种开发、建设工作就没有停过,整个济州岛更加繁华忙碌,也更加生气勃勃。许多白翎岛的规章和习惯也顺势在济州岛实施,除了当地的朝鲜人,大家都很习惯。

    语言不通是个很大的问题,朝鲜除了世家和官员,大部分平民是不会说汉话的。大量汉人的到来也让这些朝鲜人开始惶恐不安,这也是人之常情。好在鲁若麟麾下也有很多朝鲜人,这些人都成了济州岛的翻译和官员,主要是来管理这些朝鲜人,向朝鲜人传达鲁若麟的各项政令。

    济州城里率先开始运作的就是学堂,随着老师和学生们的到来,学堂很快就开始复课了。而且鲁若麟提前将学堂建的很大,用来容纳越来越多的学生。济州岛的朝鲜民众也同时收到了鲁若麟的政令,适龄儿童必须到学堂报道,学堂会提供中餐和服装,而且不光男娃要来,女娃也要来,否则会被罚款。

    朝鲜人是第一次听到如此奇怪的命令,一开始还以为是想对他们的子女不利,都把孩子藏起来不往学堂里送。但是后来看到学堂里确实有很多娃儿在里面读书,而且有免费的饭吃,还有衣服发,朝鲜人开始相信了,试着把娃儿送到学堂。得到的反馈就是鲁若麟说的都是真的,确实是在里面读书,而不是什么魔窟人贩窝子。而且里面教授的都是汉语汉字,都是高大上的学问,这得有多大的福分才有这样的机会啊。

    此举很快就赢得了朝鲜人的心,和大明一样,能够读书识字同样是朝鲜平民的渴望,但是以前这样的权利都在世家大族手中,平民百姓是很难有机会接受教育的。现在鲁大人居然免费让孩子们读书识字,这个恩情就大了去了。

    虽然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让女娃也去读书,但是看到城里有这么多的女老爷,朝鲜人以为这是鲁大人的特殊癖好,只敢在私下里议论阴阳颠倒、母鸡司晨之类的话。他们那里知道这是因为鲁若麟实在是找不到足够的读书人,不过这也引得岛上的朝鲜女人个个羡慕不已,觉得这才是活出了女人样。

    众多汉人的到来并没有让这些朝鲜人的生活变得更差,庞大的需求使得这些朝鲜人的生活反而更好了。城里的朝鲜商人生意几乎都是火爆,这些不差钱的移民们消费能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只是缺少翻译,每次做生意都需要双方比划好半天,这也使得会汉话的朝鲜人成了紧俏人才,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朝鲜人也开始被逼着学习汉话,否则白白损失大量的生意啊。

    鲁若麟的工坊似乎永远都缺乏人手,对于这些朝鲜人,鲁若麟也是来者不拒,只要愿意统统都吸纳进工坊里面。朝鲜的女人们同样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纺织厂、成衣厂等主动安排朝鲜人去城里招募她们来务工,开出的薪酬也不低,每月一两的工钱,还包吃住,技术好的价格更高,这在朝鲜人眼里几乎就是天价了。

    朝鲜男人们也不愁找不到工作,工钱同样不低,至少比种地的收入高的多。即便是老人也有许多适合在家里忙活的工作,比如帮忙纺羊毛线、打扫城市卫生什么的,虽然效率不高,收入也不多,但也是老人们为数不多的收入,起到的社会稳定效果是非常好的。

    有工作有钱拿,政府又非常人性化,很快济州岛的土著们对鲁若麟的统治就不排斥了,而且纷纷开始学汉话,因为只要会说汉话,工钱起码可以涨五成,想不学都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