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皇帝培养手册 !
那么,金珏在心中书写的‘让徐州’计划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呢?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不管汉献帝是不是傀儡,只要曹操还没有像王莽那样篡位,那么,他依然还是大汉的天子。而刘备顶着大汉忠臣的名头,就得听汉献帝的命令。
不过,汉献帝置天下诸侯中少数几个真正忠于自己的诸侯与不顾,甘愿做曹操的傀儡,因此,这次主动遵从天子的旨意,刘备做出退让,却是他最后一次作为汉献帝臣子的退让。
让出徐州之后,刘备会派使者将以前朝廷赐给了他的所有东西全都封还给汉献帝,至此之后,刘备就不再是汉献帝的臣子,而是汉灵帝亲自指定的继承人,已经被董卓毒杀的天子汉少帝的臣子。
也就说,这一次,刘备会第一个站出来,公然不再承认汉献帝大汉天子的身份。
原本,汉献帝就是毒杀了汉少帝的权臣董卓迎立的,若是说刘备的这个徐州牧位置名不正的话,那么,如今坐在大汉天子宝座上的汉献帝,同样也得位不正。
到时候,即便天下诸侯都不赞同刘备的这个说法,金珏拿下整个益州之后,也会立即站出来,公然反对汉献帝的。
原本,金珏就对这个自以为聪明,其实比猪还蠢的所谓少年英明天子极为憎恨。
至此之后,刘备依然可以做他的忠臣,只不过,他已经由汉献帝的忠臣,变成了大汉社稷的忠臣,他不会在听命于一个被奸臣曹操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傀儡皇帝的任何诏命了。
整个‘让徐州’的计划分成三步。
第一,若是刘备愿意接受金珏提出的这个计划,那么,他便立即派出使者,与下邳陈氏,徐州其他世家,还有泰山贼臧霸等人,达成一个协议,协议就是按照大汉天子诏书中的要求,将整个徐州让给陈?。
不过,在这个协议当中,并不是让刘备立即就将整个徐州让出去。
而是有一个时间缓冲区的。
第二,让出了徐州,那么,刘备又到哪去呢?
三个地方
1、扬州江北二郡——九江郡和庐江郡。
2、汝南郡。
3、广陵郡。
此四郡之地都处在江淮地区,而且,都在一个纬度线上,刘备控制的地盘虽然大幅度减少了,但是,防守起来,却变得更加容易了。
在江淮间,刘备虽然依然要面临两面受敌的境地,但是,因为汝南郡就紧邻荆州刺史部的南阳郡和江夏郡,到时候,刘表即便不会公然支持刘备公开反对汉献帝的决定,可是,一旦刘备军再次遭遇到孙策军和曹军联合进攻的话,刘表即便可能不会派兵支援刘备,但是,至少他会支援一大批粮食和物资给刘备。
刘表虽然胸无大志,但至少,他还是明白唇亡齿寒地道理的。
曹操在与孙策联合的时候,两人也并不是真心诚意地结盟,虽然孙策早就已经攻占了江东四郡之地,可是,到现在为止,天子都没有正式授予孙策扬州刺史或者扬州牧的官职。
也就是说,孙策虽然事实上占据了江东,占据了扬州刺史部中的四郡,可是,他却没有得到来自官方的认可。
说穿了,就是同刘璋一样,都是属于黑户州刺史。
在这个时空,受金珏的影响,之前,吕布在洛阳城内觐见汉献帝的时候,已经为刘备求取到了徐州牧的官职,刘备并不是黑户。
既然如此,刘备并可以借助一个人,将扬州江北二郡正式纳入到自己的管辖地之中,这个人就是由汉献帝亲自任命过的前任兖州刺史刘繇的长子刘基。
而刘备自己就曾经被陶谦向朝廷举荐为豫州刺史,让出徐州刺史,与汉献帝彻底决裂之后,刘备就可以以汝南郡为基地,集中力量与曹操争夺整个
个豫州刺史部各郡。
第三,是‘让徐州’最为核心,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金珏制定的‘让徐州’,只是让刘备将整个徐州的地盘全都让出去,但是,却并不包括,在徐州生活、已经信服刘备的徐州所有普通老百姓。
用金珏的话来说,曹操和下邳陈氏不是想要徐州吗?
那刘备就干脆把地盘交还给他们,却一下子把徐州的血液全都抽空。用一两年的时间,刘备将整个徐州刺史部各郡县中那些愿意跟着他一起前往淮南地区徐州普通老百姓,一起全都迁徙到江北四郡去。
当然,若是刘备肯狠下心来的话,他完全可以命令赵云和金侯将已经占据了泰山郡境内全部百姓,以及泰山郡周边的兖州刺史部境内各郡县所有能够找到的百姓全都一并强行迁徙到南方去。
金珏在信中说得很明白,以如今刘备在徐州的声望,这次迁徙行动,徐州百姓之中未必是所有人都愿意跟着刘备离开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园。
对于这部分徐州人,刘备就不必强求了,到刘备走后,下邳陈家或者曹操掌控徐州之后,他们就会深切感受到,刘备与这些徐州新主人们之间最大的不同。
屯田制,虽然屯田客需要向朝廷或者实施屯田制诸侯缴纳一半的赋税,但其实,对于原先那些家中根本没有任何田地的普通老百姓们来说,这种田赋并不重。
若是没有屯田制,百姓们不但要给只地方上世家的世家当牛做马,当奴隶般的佃户,耕种出来的收成,需要向地主们缴纳六七成的地租,甚至还有向手下佃户征收八成地租,接着,他们还要负担官府的田赋,徭役,还有兵役。
而刘备呢?
当年,经过金珏的建议,刘备治下的徐州,起码是在下邳国和东海郡中,实施的屯田,依然要向屯田客们征收五六成固定地租,固定地租前面提到过,即一亩地假定收一石粮食,若是没有遇到灾年的话,佃户们只需向官府缴纳五斗、或者六斗的田赋。
这就让那些努力种田的百姓们看到了固定地租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