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 我给玄德当主公 > 第三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三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我给玄德当主公 !

    刘俭的话让并不是说给国渊听的,他是在说给自己听的。

    毫无疑问,科举的问世,很有可能会引起一连串的重磅反应,导致天下爆发前所未有的大乱。

    而这场战争的爆发点会针对谁,刘俭也说不准。

    只怕未必会单一的针对董卓。

    不错,政令确实是朝廷方面颁布下来的,但你让袁绍再组织一次讨董之战,只怕他目前也没有这份心力。

    纵然组织了,也断然没办法推翻现在的朝廷,完全属于无用功。

    朝廷方面,西凉军的强大毋庸置疑,关键是董卓现在退守到了关中,以西凉军的强大卧居于关中之地,窥探关东诸侯,犹如当年的强秦之势,现在的关东诸侯铁定是拿朝廷没辙的。

    董卓也绝不会轻易从函谷关之内冲出来主动让袁绍打。

    董老大的脑子不秀逗。

    各地一旦推行新政,那爆发的点很有可能就是在各州的辖境之内。

    新政向下推行,势必会受到巨大地方最高郡望最大的阻挠。

    地方郡望在阻挠的过程之中,既然无法从源头上剿灭新政,那就很有可能就会把目光下移。

    如此,地方就会形成内战,而到时候再加上诸多势力之间的互相牵扯,就很有可能会成为一股席卷各地的大战。

    当然,若是镇压的好,这场大战很有可能就会消失于无形之中。

    刘俭不知道这场战事会不会牵扯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上,但毫无疑问,新政是自己的主意,如今董卓已经非常够意思的将新政落实到这种程度了,那接下来的事,就不可能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河北方面,新政无论如何都要深刻的落实下去。

    就算是有阻碍,刘俭也不怕。

    人活到了他这种程度,自然而然就要去背负一定的历史责任了。

    刘俭有这个能力,同时也有这个认识,所以这个责任他必须背。

    ……

    刘俭又对国渊吩咐了几句,让他派人重点的去盯紧各大势力集团,而对自己辖境内的人,特别是冀,幽,青的各大家族也不能放松,要密切监视住他们的动向,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都要立刻向自己报告。

    国渊身为刘俭的贴心同门,颇有政治素养,他明白接下来各地会出现何等的狂风暴雨,于是当即就向刘俭表示,一定会想办法,盯住辖境内的那些“不稳定因素”,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争取第一时间将问题消弥于无形之中。

    两个人聊了几句之后,国渊就告辞离去了。

    刘俭回了房间,刚躺在床上,就见一身雪白的蔡觅贴了上来,用白如莲藕的洁白臂膀抱住他,朦胧道:“这么晚了,有事?”

    “习惯了,只是需要静待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而已,不必担心。”

    刘俭伸手捏了捏蔡觅的面颊,却突然感觉这贱人的手不老实的向下摸索。

    刘俭长吁口气,将脑海中的杂事先抛弃到一边,猛一翻身,开始对身边的人开始进行一轮狂风暴雨。

    ……

    ……

    一转眼,初平四年过去了,而也就是这一年,朝廷方面颁布了科举的新政,同时改元。

    公元190年,改元兴平,即兴平元年。

    而兴平元年,由相国董卓首倡提出,并得天子下诏准予推行的科举制度出世,要求在各州各地明文落实,一时间天下震动,海内皆惊。

    朝廷之中,以光禄大夫黄琬,河南尹杨懿,太仆王允,司空淳于嘉,少府杨彪等为首的百余名公卿,连带诸州上千家族的向天子上奏,泣血请柬,希望刘辩和太后能够收回成命,维持祖制。

    百余名朝廷同时请柬,泣血陈词,这等阵势刘辩何时见过,也就是他父亲刘宏昔日见识过这帮人的尿性,知道他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但现在的小皇帝可实在是招架不住啊。

    若非有董卓与何太后撑腰,这些人在朝堂上几乎都能给他老刘家的房盖掀了。

    怎奈,如今的朝堂之中,敢掀房盖的可不只是他们。

    董卓也敢掀。

    你们这帮老兔子,想掀桌子?董某人不惧。

    咱特么看看谁比谁混。

    这些人泣血陈词到一半,还未等“尽诉衷肠”,就直接被董卓打断。

    董卓对他们可不温柔,他扯着他独有的大嗓门,一番痛斥,骂这些人矫情不懂事,在大汉朝最为关键的时候,一丁点的好作用也不能起,明明是对国家的利好政策,到了他们嘴里就是毒政恶政,其行为简直令人发指。

    董卓的话,直接点燃了所有朝臣的怒火!

    你还好意思站出来说我们?

    你也不自己照照镜子,看看你自己的德行?看书溂

    适才还是泣血陈词,苦苦请柬的一众朝臣们,纷纷调转了矛头,将火力集中在了董卓身上。

    众人七嘴八舌,什么“奸贼”“汉贼”“祸国殃民之贼”……各种“贼”全都往董卓脑袋上扔。

    左一句“生啖其肉”

    右一句“礼乐崩坏”

    前一句“不得好死”

    后一句“抄家灭门”

    董卓涵养再好,也顶不住这些王八蛋如此掘人祖坟一般的言语输出。

    更何况,他涵养本身就不是特别好。

    当着满朝众人的面,董卓当即将嚷嚷的最凶的几个先行拿下,并直接下令择日处斩。

    这真是算挺客气的了。

    以他的脾气,就地剁碎了,吃肉喝血,也是正常事儿。

    如此直接且暴戾的压制手段,不但没有起到压制作用,反倒是让这些朝臣们的状态和气焰愈发高涨!

    汝公的!我们今天跟你拼了!

    科举一出,大汉朝百年的人事录取制度被推翻,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得到了空前挑战,朝臣们与董卓之间的不死不休之势,终于到达了一个高潮!

    眼看着这些混蛋越来越放肆,董卓的脾气也是变的空前暴怒,大有召集西凉军士门冲入德阳殿,将朝堂一举清洗之势。

    也就是在这种针锋相对的情况之下,何太后突然提出身体不适,临时退朝,这才避免了董卓与朝中公卿们的冲突继续发酵扩大。

    天子和何太后返回后宫去了,董卓对朝臣们的意见置若罔闻,旨意继续推行科举,他将此事全权委托给了刚刚就任的五官中郎将刘表。

    刘表现在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巨大。

    但为了心中那个兴学的理想,他坚定了自己心中的信念,按部就班的一步步的推行,一步步的改革。

    刘表在兴学方面的能力毋庸置疑,他把握到了科举推进应该履行的三个最为关键的要点,一是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应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孝廉制最根本的区别。

    这一点是人才录制改革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一点落实的不到位,其他的都是扯淡。

    第二,“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换言之,举人及第或黜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校才能决定。

    第三,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士人定期赴试。

    刘表心中很明白,只要把纲领彻底敲定了,其他的事都是旁支末节,比如说科举考试的科目,已经每一年或是两年举人的录取人数等等,这些都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随时调配的,不需要着急。

    只要三点宗旨纲领能够得到稳固,一切都不是问题。

    当然了,三点纲领落实之后,考试科目还是需要赶快落实的,既然是科举选官,要求大家凭本事来竞争开始上岗,那你总得出试卷和考题吧?总得给天下的士子们一个考试的范围吧?

    这件事确实是一件急事,但只凭刘表一个人的能力,是没有办法完成这件事的。

    政策上的事情,可以快刀斩乱麻,一蹴而就,但学术上的事情,可不是政客们玩玩嘴皮子,三言两语就能搞定的了。

    学术上的事,就得学术人来搞,而且特别是为科举制度重新设立科目,编排教材,这是影响百年千年的大事,非得是当世大儒才能做不可。

    刘表身为八及,自认为或许可以参与到这件事中来,但让他一个人把这么巨大的项目搞定,他可不觉得他有这份本事。

    于是,刘表急忙去找董卓,向他陈述这当中的难处。

    别的事儿,刘表找董卓帮忙没问题,比如说什么杀人揍人害人,董卓一个顶八个。

    但刘表找董卓帮忙编教材,这就等于猴拿虱子,瞎掰。

    董老大哪里会这个啊?这不开玩笑一样么?

    别说董卓了,就是他身边的李儒也不行啊。

    这可不是别的事……编书啊,大哥。

    望着董卓一脸迷茫的神情,刘表知道董卓这是会错意了,他赶忙向着董卓解释。

    “某今日来此,是希望相国能够请示天子,号召天下名士以及有学之士能够前来雒阳,相助朝廷编纂科目,校订章句,同时界定考试流程以及范围,这可是一件大事,不是随随便便找几个士人就能做到的,声名不济或学术不达之人所编纂的教材,恐天下士子也不会认同,更加没有办法服众。”

    董卓听到这儿,方才恍然大悟。

    这刘表……

    你让我摇人就说摇人的事儿,东拉西扯的,老夫差点都没听明白,还以为你让老夫过去帮你编呢。

    “景升既然已经考虑到了此一点,那也一定想到了要召何人来此吧?”

    刘表果然是一个办事勤恳的。

    他当即拿出了一份简牍,那上面是他所罗列的名单。

    “刘某人已经考虑好了,还请相国过目。”

    董卓接过了刘表递送过来的名单,发现上面的人名有很多她都认识。

    其中,就包括了他现在的心腹之人蔡邕,另外还有荀爽。

    如今朝中其他的公卿,虽然对于科举的事儿都闹得厉害,但荀爽似乎并没有掺杂在他们之中。

    看起来这个老头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也难怪刘表会选他。

    董卓,继续往下看去。

    很快,他看到了一个关键的名字。

    “郑玄!?”

    董卓的眼睛不由眯了起来。

    一会还有一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