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 最后的三国2:兴魏 > 第1582章 水深火热

第1582章 水深火热

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最后的三国2:兴魏 !

    王昶看着司马伦的大军绝尘而去,心里是五味杂陈,司马伦放弃淮南之后,王昶在荆州的处境就变得更为地艰难了,已经抵达淮南的并州军,随时都有可能挥师西进,司马伦的十万大军尚且抵挡不住,拥兵五万的王昶想要守住荆州,难度是何其之大。

    坦白来讲,王昶也认为司马伦目前采用的手段是正确的,与其在和并州军的较量之中全军覆没,到不如撤军回洛阳,这样便可以将各地零散的兵马集结在一处,可以大大加强洛阳的防卫,对司马师守住洛阳是有极大好处的。

    但王昶不是司马伦,他没有司马伦的身份和地位,也没有司马伦的胆量和魄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说起来好说,做起来就难了,上位者的心思,往往是最难猜测的,如果你的所做所为,符合上位者的心意,那不管成败,都会受到称赞,反过来说,即使你做得很对,但并不符合上位者的心意,那你注定是要倒楣的。

    虽然说在战场上,领军主将的临机权变审时度势,但实则没有多少上位者会喜欢擅自行事违背军令的人,因为这样的人往往是桀骜不驯难以驾驭的,那怕你就是做得正确无比,但在上位者的潜意识之中,你就成为了一个极其危险的人,而往往他认为危险的人,会不择手段地去除掉,将危险消除在萌芽的状态才是最安全的。

    所以王昶权衡再三,最终还是没有听从司马伦的建议,而是选择向司马师上书,在没有得到司马师的命令之前,他是绝对不会离开荆州半步的。

    王昶目送着信使离去,转头望向了淮南方向,此刻前方大地,一片苍茫,一片寂静,但王昶不知道这片寂静还能保持多久,但愿一切都来得及吧?

    但事实上,王昶还是低估了并州军行进的速度,仅仅只过了三四天的时间,并州军的骑兵部队就呼啸而来,一举攻占了平春,并向着新野、襄阳一带迫近,一时之间,战火弥漫了整个的荆州,形势陡然之间变得严峻起来。

    王昶虽然对局势忧心冲冲,但是没有接到司马师的命令之前,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效仿司马伦,主动地撤退的,所以王昶只能是调集兵马,加强了新野的防御,准备做坚守的打算。

    原本荆州的州治在襄阳,但是襄阳处于和吴国的边界处,随时都可能会受到袭击,所以魏国将荆州的州治迁往了新野,尽管此前的新野只不过是一座小县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时候,刘备还曾屯兵于此,当时的规模很小,曹操大军一到,刘备便望风而逃了。

    如今新野从一个小县城跃升到了州治的地位,城池的规模徒然增加了很多倍,变得高大雄伟了许多,王昶将大部分的兵力都集中到了新野来,严阵以待。

    不过王昶此刻就算是想要逃跑,已经来不及了,并州军的骁骑营已经抵达了湖阳,距离新野是近在咫尺,以骁骑营的速度,就算是王昶带兵逃出了新野,恐怕走没有多远,就会被骁骑营给追上,很可能会遭到全军覆灭,所以与其在野战中没有半点机会,倒不如凭借着新野坚固的城池拼一下。

    不过能不能拼得过去,王昶却心中一点底也没有,由于并州军拥有强力的投石车,司马军在这方面已经是吃了很多次的亏,冀州的州城信都、青州的州城临淄,都是在重兵防守的情况下,被并州军的投石车攻破了城防,最终导致城池的陷落。

    难道说新野将会“有幸”成为受到投石车攻击的第三座州城吗?王昶的心里是忐忑不安的,因为他也知道,荆州将等不来援兵了,他只能率领这么一点残余的兵力来镇守新野,至于能撑到何时,王昶可是一点底气也没有。

    在失守的几座州城之中,任何一座的防御力都要比新野强上许多,但饶是如此,并州军每到一地,攻城的时间被压缩的很短,司马军城池的沦陷,也不过是几天的时间而已,新野想要坚守更长的时间,仿佛是一件难以办到的事情。

    就算是能再多坚守几天,也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了,毕竟王昶等不来援军,再多的坚守也只是无用功而已,按照朝廷的规定,守城百日援兵未至而降者,才会不被追究责任,可在并州军的强大威慑之下,守城百日,谈何容易?

    也许一瞬间,王昶有那么一丝的后悔,如果当时他痛下决心跟着司马伦走的话,或许现在已经快抵达洛阳了吧,可正是因为他的犹豫和迟疑,已经把最好的撤军时机白白给浪费掉了,现在就算是想走,也未必能走得脱了。

    ……………………………………………………………………

    并州军自渡淮以后,一路如入无人之境,其实也确实是无人之境,司马伦撤离时几乎带走了所有的兵马,淮南的这些城池,对于并州军来说,完全是不设防的。

    先前曹亮还担心吴国会趁着淮南易主的时机,出兵来捞一把呢,毕竟有便宜不占,绝不是吴人的一贯作风。不过这次好象是恰恰相反,吴国那边居然对淮南的变故视而不见,直到并州军顺利地接收了淮南诸城,他们也没有派出一兵一卒。

    事实上,并非是吴人心慈手软,也并非是他们讯息闭塞,没有得到淮南的消息,而是吴国朝廷上下,正在经历新的一轮腥风血雨,现在的吴人,自顾还不暇呢,如何有余力去分淮南这一杯羹。

    自从孙权死后,吴国就如同缺了主心骨一样,内乱频频,首先是丞相诸葛恪被孙峻所杀,一大波的人掉了脑袋,接着孙峻死后,孙綝上位,又连杀了吕据、滕胤、华融等人,又是一大波的人脑袋哗哗地落了地,整个的吴国,陷入到了血色恐怖之中,人人自危,水深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