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中文网 > 大秦将魂歌 > 第四百零二章 朝会之前

第四百零二章 朝会之前

一六中文网 www.16zw.com,最快更新大秦将魂歌 !

    时光匆匆,两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终南山脚的蒙恬,想要继续享受闲适的度假生活,可是生活却偏不让他如愿。

    五月十五,蒙毅派出的家臣,赶到靖节山庄,给蒙恬送信。

    “王贲完全平定齐地,天下已定,大王决定于近期举行大朝会。”

    蒙毅的信,写得很简单,但道出了关键的信息。秦国初并天下,万里长征只是刚刚开始,往后有得忙的。

    咸阳举行的大朝会,可不是一般的大朝会。除了地方上的郡守、郡尉、监御史,领军在外的将领,其余的重臣,都得赶回咸阳。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准备建国的政协会议。

    嬴政这个时候,正是志得意满,意气风发的时候。作为臣子,可不能拂了嬴政的面子。

    “准备启程回咸阳。”

    蒙恬没有丝毫犹豫,吩咐山庄内的家臣,立即收拾东西。

    天下已定,咸阳的大朝会后,肯定会讨论论功行赏的问题。蒙恬继续躲在终南山脚下,怎么为麾下的将士们争取合适的封赏?

    咸阳宫内,尚书令章平,已经忙成了一团。

    “这份书函,是给王老将军的,着人送去,不得怠慢。”

    “这是给杨将军的书函,快贴上封泥。”

    ······

    尚书令归少府管辖,负责为国君起草文书。确定大朝会的日期后,大臣们商议出参加大朝会的名单,得到秦王首肯后,由尚书令按照名单上的人名,一一起草文书。

    名单上的这些人,在秦人心目中,可谓德高望重,如雷贯耳,章平不敢怠慢。

    章平在忙着的时候,寝宫深处的嬴政,坐在案桌前,手里捧着竹简,同样没有歇着。

    亲政以来,嬴政每日批阅奏章,发扬今日事,今日毕的优良品行。近二十年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若是有儒生好好的宣扬一番,天下人都会称赞,嬴政是一位勤政的好国君。

    可惜的是,原本历史上的子孙不争气,导致没有人为嬴政美言,反而落得一生骂名。后世的儒生,骂了嬴政两千多年,就算是一位贞洁妇女,承受这么多骂名,只能在后人心中留下一副荡妇的形象。

    “赖大王神威,大臣殚精竭虑,将士英勇善战,黔首是用,终并山东战国。臣窃以为,诸侯初破,不知山东之人心如何,且燕、齐、荆,地处偏远,治理不便,不为置王,无以镇之。故臣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嬴政仔细读完手中的竹简,轻轻放回桌面,微微皱眉。

    担任秦国国君这么多年,嬴政心里很清楚,自己身边的人,每说一句话,都不会是无的放矢,而是怀着各样的目的。嬴政习惯了,哪怕一个宫女、宦官说的话,他都会好好琢磨。

    王绾的这份奏书,说来说去,无外乎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嬴政,能学习周武王,分封王子、宗室、功臣为诸侯,坐镇地方。

    韩非子说过,利大者贼。

    王绾早年从军获得五大夫爵位,后进入朝堂,担任御史大夫,后升任丞相,为秦国兼并天下,立下不少功劳。军略智计,嬴政信重魏缭、李斯。后方的政务,粮草筹集,器械打造,主要由王绾负责。

    在嬴政眼里,王绾无疑当为一名能臣干吏。

    王绾提出分封诸子为王,未尝没有替自己谋算的想法。

    秦国一旦分封公子王孙为诸侯,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将军们,不可能不予以分封。只是王绾很聪明,没有在奏书中明确的说出来。

    “不知道这是王绾一个人的想法,还是众臣的想法?”

    嬴政招了招手,侍候在一旁的赵高,快步奔过来,扶着嬴政站了起来。

    缓缓的走了几步,腿上的麻痹感,消散了许多。

    跪坐久了,双腿受不了,国君也不能例外。

    嬴政踱步走出寝宫,站在高高的宫台外,举目望去,只见连绵的咸阳城内,点缀着点点灯火。灯火明亮处,嬴政心里有印象。即便没有印象,他也能猜出来。

    夜色降临后,家里还能燃起灯火,多半为咸阳的富贵之家。

    侧耳聆听,空气中,隐隐约约有丝竹之声传来。

    整个咸阳城,弥漫着轻松欢乐的气息。

    王贲平定齐地的消息传到咸阳,秦人心里渐渐松缓的神经,顿时完全松了下来。高强度的灭国战争,秦军连战连捷,灭国的消息,差不多每隔两年就会传回咸阳。只是战争持续的时间久了,秦人同样有些吃不消。

    “赵高,说说你现在的心情,如何?”嬴政冷不丁的突然开口。

    这时,嬴政心里没有一丝愉悦。他这个国君,还在为过思量,可是臣子们,迫不及待的开始狂欢,多少令他有些不快。

    “臣且喜且忧。”

    赵高没有惶恐得跪下来磕头。

    入宫之后,赵高本身长得高大,会武艺,善于书法,很快得到嬴政的赏识,调入咸阳宫担任宦者令。有时候,嬴政会就一些政务,询问赵高的看法。赵高多少知晓嬴政的脾气,没有忸忸怩怩,而是问什么答什么。

    嬴政觉得赵高有见识,愈加看重赵高。

    “何喜?又何忧?”嬴政问道。

    赵高道:“臣喜的是,大王兴兵平定天下,天下战国归一,得以慰藉历代先王之灵。大王的功业,不可谓不宏大。”

    赵高抬起头来,见嬴政扶着雕栏,背对着他,看不出脸上的表情,只得继续往下说道:“臣忧的是,功成之后,富贵不平,大臣或许会生怨望。”

    共患难乎?共享乐呼?

    赵高的话,嬴政听了后,不置可否,心里却是起了波澜。

    古往今来,不少国君与大臣,可以共患难,不能共享乐,留下飞鸟尽、良弓藏的哀叹。春秋时期,宋国大将华元的御者,只因为华元没有赏赐肉汤,心怀怨恨,战场上拉着华元的战车,径直驶入敌军阵中。

    现在的秦国,不知道多少人需要封赏。留下咸阳的宗室,朝堂上出谋划策的大臣,领兵征战的将领,奋勇搏杀的士卒。若是封赏不到位,这些人心里面,肯定会有所不满。

    微不可察的叹了口气,嬴政转过头,望向南城方向的蒙府方向。

    蒙府坐落的地方,没入漆黑的夜色中,安安静静,似乎陷入了沉睡。

    “蒙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